资源简介 1.小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 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 ? ?) ? A.?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 ?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C.?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 D.?以法线ON 为轴,将硬纸板的B 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 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 2.小周对下列光学现象实例进行分析:①小孔成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成像; 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 C.?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3.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只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 ?)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 B.?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仍然呈红色 ? C.?都呈蓝色 D.?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呈黑色 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 ? A.?图甲中,在灯光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有长短变化,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其中紫色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 D.?图丁中,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黑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5.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 A.? ? B.? ? C.? D.? 6.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以下做法中仍然不能看到新鞋是( ? ?) ? A.?保持脚位置不动,身体后倾? B.?抬高穿着新鞋的脚 ? C.?将“试鞋镜”竖直的向上移动? ? D.?弯腰或下蹲 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 B.?水中看到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D.?海市蜃楼看到是实际物体的虚像 8.摄影爱好者在某城上空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 (如图)。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 ”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 A.?“?”形 B.?“”形 ? C.?“?”方形 D.?“?”形 9.小明同学学过光的折射现象后,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久放的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的,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他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是( ? ?) ? A.?该光路是可逆的 ?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会沿直线传播 ? C.?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D.?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1.如图所示,F1、F2 是凸透镜的焦点,S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 ? A.?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 ? ?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 F2 与 S’连线方向 ? ? D.??沿 F1 与 S’连线方向 12.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 ? A.? ? B.? C.? ? D.? 13.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 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__. A、保持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5.小倪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上图。 (1)小倪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倪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由上表可知,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 越__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减小而_____。 (3)你认为小倪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下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17.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 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了像是黄鹂鸟的叫声,这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__________。舞台上有一位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上衣的颜色是__________,裙子的颜色将会是 __________。 18.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科学知识。 (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2)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 (3)学校楼梯口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__________ 的。 19.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右图所示,回答: (1)图中?A?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2)在玻璃板的蜡烛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能看到该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______放置(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光具座调整好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如图所示,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________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B 7.C 8.A 9.D 10.D 11.C 12.C 13.D 14.(1)较黑暗 (2)B 15.(1)B ??(2)①大 ;②增大 ??(3)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 16. 17.空气;音色;黄色;黑色 18.(1)漫反射(2)光的直线传播 (3)?不变?可逆 ? ? ?? 19.(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会 (2)玻璃板两面都成像,形成了重影?(3)竖直 ?? 20.(1)同一高度???60-70???(2) 投影仪???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