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3.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 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4.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 B.?OB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5.如图是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页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品上的二维码上颜色深浅不同是因为它发出强弱不同的光 ? B.?摄像头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镜 ?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 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逐渐变小 ?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用发光的灯泡和另一个相同但不发光的灯泡代替A、B两支蜡烛,效果会更好 7.如图所示是用茶色玻璃扳作为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选取的两个筷子A、B的大小应相同 ? B.?茶色玻瑞板的摆放应与方格纸纸面垂直 C.?若人的眼睛处于B的位置,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 ? D.?若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应将棋子A照亮 8.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褒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且有山脉、湖泊、河流等,被认为是与地球拔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若小乐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像,她看到的是地球上(??? ) ? A.?106个小时前的景像 B.?1个多小时前的景像 ? C.?现在的景像 ? D.?1个多小时后的景像 9.潜水员在水中观察岸边的房子变高了。下列图示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0.?下列四幅圈,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 A.?图①所示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B.?图②中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C.?图③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描特点 ? D.?图④中的漫反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小乐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 A 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汽车的观后镜 B 为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有利于扩大司机视野;汽车前灯内的反光镜C为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当位于其焦点位置的远光灯发光后,经反射成平行光束射出;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光是__________。 13.在光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①小孔成像②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__;由于折射而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14.请在答题卡中完成下列作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s为平面镜前-点光源,请根据反射定律,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 (2)AB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t究成像特点,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5.(1)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2)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3)画出图中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光线CD的入射光线. 16.小欢和小乐在实验室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据图回答问题: (1)小欢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薄玻璃板前,并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图甲所示。在完成上述操作时,实验室内的光线应_______(选填“强”或“弱”)一些;此时,从小乐的角度看,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2)小欢若按图乙所示进行探究,会因一处操作不当而难以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写出操作不当之处_______;并在图乙中画出蜡烛A所成的像。___________。 17.小欢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的中心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回答问题: (1)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为了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 (2)若此时,小欢的手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了凸透镜,在光屏上将看到_______(选填字母)。 A.指尖的像 ???B.指尖的影子????C.烛焰完整的像 ???D.烛焰不完整的像 (3)小欢把蜡烛移动到A处,并通过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小欢又将A处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只是像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写出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的原因。_______。 18.以下是小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请回答: (1)实验开始时,小江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某次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刚好成一个倒立、清晰的的像。小江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24cm刻度处,移动光屏,此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为了得到一个变大的像,下列做法可以实现的是_______. A.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左移动??? B.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 C.将蜡烛向右移到40cm刻度处????? D.将蜡烛向右移到35cm刻度处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接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19.小乐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l?)小乐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性质是??? ;利用这一规律你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圈中米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闸的距离为45c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15cm,如固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15cm( 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cm。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D 6.D 7.C 8.B 9.A 10.C 11.B 1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沿直线传播 13.①④;③④ 14. 15. 16.(1)弱;重合。(2) 薄玻璃板未与纸面(或水平面)垂直(合理即可);如图所示。 17.(1)10;粗糙。(2)C。(3)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8.(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倒立放大(3)C?? (4)D?? (5)上 19.(2)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3)缩小? (4)< ;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