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方法及二氧化硫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多重性。 【教学方法】 策略方法:采用分组实验、师生互动、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学案、多媒体计算机,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步:探究课题 理论支持: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方法导引:1.设计实验方案;2.讨论实验方案可行性;3.实施实验方案;4.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确定研究物质 所提供药品:Na2S溶液、Na2SO3溶液、浓硫酸、氯水、酸性KMnO4溶液、铜片、品红、NaOH溶液等。 第二步:设计实验并讨论其可行性 谁能对-2、+4、+6价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出大胆的预测?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老师提供的试剂,四人一组,讨论寻找尽可能多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判断。 实验方案和记录: 实验编号 预期转化 选择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1 2 3 第三步:实施实验方案 -2→0 方案:向1 mL Na2S溶液中滴加1-2 mL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现象:酸性KMnO4溶液紫色退去,出现浅黄色浑浊。 +4→+6 方案:向1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现象:酸性KMnO4溶液紫色退去。 +6→+4 方案:将浓硫酸与铜片共热,并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海绵中。 现象:有气泡冒出,且品红溶液退色。 归纳总结: 1.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65125267970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2.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只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还原剂就可以实现其他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3.SO2和浓H2SO4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SO2 +2H2S==3S↓+2H2O 1617980200025△ △ 1487805-198755催化剂 催化剂 930275-139702SO2+O2 ===2SO3 2SO2+O2 ===2SO3 还原性: 酸性氧化物:SO2+2NaOH==Na2SO3+H2O 2949575162560△ △ 浓H2SO4的化学性:强氧化性 2949575196850△ △ 28733752025652873375126365①与金属单质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8733752368552873375160655②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③冷的浓H2SO4将Fe、Al钝化 【板书设计】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1.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 氧化剂 0 氧化剂 +4 氧化剂 +6 S?←===→?S?←===→?S?←===→?S 还原剂 还原剂 还原剂 2.SO2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易溶于水 有毒 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 氧化性 还原性 漂白性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反思】 1.本节成功之处在于以含硫物质的分类和化合价为起点,引导学生对其性质进行推导,大胆探索,并结合试验进行实验探究。 2.恰当合理的引导,深入挖掘教材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内容,才能提高探究性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