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1课:机械运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1课:机械运动(含答案)

资源简介

840105212090第1课:机械运动
第1课:机械运动
知识概括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 ,常用单位有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 um ),纳米( nm )。
换算关系:1km=__103__m 1mm=__10-3__m 1dm=__10-1__m 1cm= 10-2 m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零刻度线_、_量程_、_分度值_。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__量程__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__垂直__,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___单位___(会记)。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 (实验室用)
(2)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定义: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选择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的标准物 叫
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
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相对性___。
不能 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能/不能)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发生改变,
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静止___的。
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__大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另一种是经过相同__路程__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__短__的物体运动得快。
速度
(1)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公式:v =______
_______;速度是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 km/h ,
(4) 1 m/s =___3.6____km/h .
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_____速度不变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_______,公式中V的大小是___不变___的(不变、
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____vt____ ,时间t= 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__变化的__,这种运动叫做
___变速直线__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平均速度___速度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V = ________
模型:
(1)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过程平均速度为________
(2)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为________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测量器材:刻度尺和停表。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随堂练习
(2016·桂林)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刻度尺?? ?B.?温度计?? C.?电子秤 D.?秒表
(2018八上·高要月考)在下列长度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分米 、厘米 、纳米 、微米??
B.?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C.?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D.?纳米 、微米、毫米 、厘米
(2019八上·龙华期末)下列四幅图表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停表的时间是248s???
B.?图乙中圆的直径是1.6cm
C.?图丙中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约为0.8dm???????
D.?图丁中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8km/h
(2017八上·深圳期中)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是(??? )
A.?2.7米=2.7×1000毫米=2700毫米???
B.?2.7米=2.7米×1000=2700毫米
C.?2.7米=2.7米×1000毫米=2700毫米?
D.?2.7米=2.7×1000=2700毫米
(2019·禹州模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B.?人感觉教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5℃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D.?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可能是50N
(2020八上·顺德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是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2016八上·路北期中)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2018八上·成都期中)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是(?? )
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方向行驶?
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
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如图所示,是某核动力航空母舰和从它上面起飞的直升飞机的示意图.那么,下列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直升飞机悬停在航空母舰的上空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B.?当直升飞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后,航空母舰浸在大海中的深度将保持不变
C.?直升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实现的
D.?核动力航空母舰所利用的核能是通过重核裂变释放的一种能量
(2016八下·沂源开学考)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2017八上·桐梓期中)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米/秒 B.?1.2米/秒 C.?2.4米/秒 D.?5米/秒
甲、乙、丙三个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 , 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 , 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 , 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018八上·南开期末)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时,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量”出钢珠的质量
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用量筒“量”出0.2kg的酒精
(2018八上·九龙坡期末)一个木箱漂流在河中,随河水的水流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船,若两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相同,那么(?? )
A.?上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018八上·左玉月考)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芯片中的线宽在1 μm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13 μm,数年后,有可能降到0.05 μm,即50 nm,则50 nm=________m。
(2019八上·蓬江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板的长度是________cm。
(2020八上·合浦期中)小颖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三次正确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17.83cm、17.82cm,则测量结果应记作________。
(2016八·台安月考)如图所示,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叫________.大圆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米的时间应用________表;要测量一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________表.图中所示甲表读数为________.
(2018·蓟州模拟)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

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右图是“辽宁号”航母指挥员正在用“走你”的动作指挥飞机起飞的情景.飞行员看到指挥员向后退去,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
(2018八上·湛江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__;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

(2018八上·博白月考)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020八上·重庆月考)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2)若要使5s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
(2018八上·莱城月考)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实验中用到的主要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保持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018八上·蕲春期中)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2019八上·连江期中)下表是福州到杭州的动车组简化时刻表,请根据下表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连江需要坐哪个动车组到福州,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2)如果动车从连江开到福州的路程是51km,那么在这段路程中动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9八上·吉林期中)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苹果的照片,若子弹飞行的速度是500m/s,苹果的直径为0.1m,求子弹(长度不计)穿过苹果所用的时间。
(2018八·鄂州月考)“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于2012年4月22日至27日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2km时,发射一枚鱼雷,鱼雷在水中以60m/s的速度前进,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发出的火光,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
求:
(1)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1是多大?
(2)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υ2是多大?
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 C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D
11.【答案】 D
12.【答案】C
13.【答案】 B
14.【答案】 C
15.【答案】 C
16.【答案】5×10-8
17.【答案】 1mm或0.1cm;2.44~2.46cm
18.【答案】 17.82cm
19.【答案】停表;0.5s;甲;乙;3min37.5s
20.【答案】 限速40km/h;12
21.【答案】河岸;飞行员自己
22.【答案】 4;甲、乙;12:5
23.【答案】4;3
24.【答案】 (1)改变;7.5m
(2)将斜面倾角变大
25.【答案】 (1)v=s/t;刻度尺;停表
(2)较小;时间
(3)40.00;25
(4)小
(5)不正确;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26.【答案】 (1)A
(2)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3)B
27.【答案】 (1)解:由时刻表知,从连江到福州的动车组是,车次号:D3111;
到达福州所需要的时间:t=12:50-12:32=18min
答:从连江需要坐D3111动车组到福州,18min才能到达
(2)解:动车运行的速度为:v= st = 51km1860h =170km/h
答:动车运行的速度为170km/h
28.【答案】 解:子弹穿过苹果的时间 t=sv=0.1m500m/s=2×10?4s
答:子弹穿过苹果所用的时间是2×10-4s。
29.【答案】 (1)解:设鱼雷的速度为v0、鱼雷快艇速度为v,则:
v0t1=L+v1t1 ,
即:60m/s×50s=2000m+v1×50s,
解得:v1=20m/s;
答: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是20m/s;
(2)解:鱼雷第一次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到敌舰的距离:
L′=L+v1t1﹣v t1=2000m+20m/s×50s﹣30m/s×50s=1500m,
从发射第二枚鱼雷到击中敌舰:
v0 t2=L′+v2t2 ,
即:60m/s×30s=1500m+v2×30s,
解得:v2=10m/s.
答: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是10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