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5课:物态变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物理复习学案寒假讲义 第5课:物态变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知识概括
温度、温度计
定义: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
单位:常用单位是___摄氏度(℃)___。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0℃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100℃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_____温度计_______
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热胀冷缩___的原理制造的;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分度值___,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杯底__或___杯壁___;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_____示数稳定____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的液面___平行___。
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___固态____ 、____液态____ 、____气态____。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物态变化___。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__熔化__;熔化时要__吸热__。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__凝固__;凝固时要___放热___。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__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___。
晶体:熔化时有___特定的熔化温度___(熔点)的物质;例子: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子: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___熔点___(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__熔点__(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___熔点___;(2)继续___吸热___;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__凝固点__;(2)继续___放热___;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相同___;
汽化和液化
汽化:A、定义:___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___叫汽化。B、汽化的两种方式:__蒸发__和__沸腾__。
蒸发定义:液体在__任何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__缓慢___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____液体温度____;⑵____液体表面积_____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的___速度____。
沸腾定义:在__特定温度___下,在液体__表面__和__内部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
沸腾条件:⑴达到____沸点_____。⑵继续____吸热_____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越小沸点__越低_,气压越大沸点_越高_。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___热___量;
(B)沸腾只在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式:⑴ ______压缩体积_______;⑵ _____遇冷/降温______。
作用:液化放热
升华和凝华
_____物体从固态变为气态______叫升华;升华吸热。
_____物体从气态变为固态______叫凝华,凝华放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碘、钨。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雾凇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____液化____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___凝华____成霜;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___液化___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___凝华____而成),小冰晶下落可__熔化___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___凝华__成雹;“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总结六种物态变化。
随堂练习
(2019九下·巨野月考)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册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017·宁城模拟)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B.?你手中试卷宽度约为26cm
C.?1枚鸡蛋的质量150g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水蒸气和水将(  )
A.?水蒸气会减
B.?水会减少
C.?水和水蒸气的多少都不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
(2020·赤峰)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降低后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升高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
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
(2018八下·深圳期中)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2016八上·莆田期中)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
B.?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噪声约为90dB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013·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华 D.?升华 凝华
下列图示合理的是(  )

A.?吊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放在暗室内斜坡上的植株受灯泡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形图
C.?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的光路图
D.?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室温20℃)的玻璃泡上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图
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2017八上·无锡期中)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017八上·麦积期中)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温度为0℃),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出现(?? )
A.?水全部凝固成冰??????
B.?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C.?水和冰都没有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
(2017八上·泸西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 或“ 非晶体”) ;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
(2016·怀化)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2018八上·黄岛期末)下面列出的是某人使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操作步骤,请将正确操作步骤顺序用字母代号写在下面横线上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使温度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D .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回答,制作能测量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哪种液体:________?;在寒冷的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以下,能在这一地区使用的温度计又应选用哪种液体:________?
(2019九上·鱼台期末)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另外,B杯中的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理由是________.
(2017八上·汉中期中)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________(选填“会”、“不会”)熔化;如果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都熔化成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温________(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选填“会”、“不会”)沸腾.
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___现象(汽化/液化);根据你的观察,在室内无风时,冰棍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_(甲/乙)。
五一节放假,早晨小明帮助妈妈准备早餐,当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火腿,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水、冰和水蒸气.给图中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的转化过程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2018八上·滨州期中)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
(2020八上·顺德月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测量工具________.并且,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把温度计放入冰中,过了一会,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此时读数是________。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能使试管________,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冰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由图丙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由图丙所示,当冰的温度为1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少实验误差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2018八上·句容期中)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现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 比较发现t2高于tl .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忠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________.
(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直至________;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 , 若________,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C
8.【答案】 B
9.【答案】 B
10.【答案】 B
11.【答案】 B
12.【答案】 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 C
16.【答案】晶体;固液共存态
17.【答案】 甲;48
18.【答案】 BAFCED
19.【答案】 水银;酒精或乙醚
20.【答案】 不能 ;不能 ;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
21.【答案】不会;能;不会
22.【答案】 液化;乙
23.【答案】 解: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火腿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火腿上,因此火腿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由于火腿的温度仍然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火腿变干了.
24.【答案】 解:熔化是指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凝固是指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升华是指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汽化是指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指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故答案如下:
?
25.【答案】解:向塑料瓶中灌入一定质量量的水,用天平称出质量m1。然后冷藏一段时间,拿出来后发现容器外壁有小水珠,待恢复到室温后,擦干外壁,再称其质量为m2 , 若ml=m2 , 则小吴对,若m1>m2则小张对。
26.【答案】 (1)高(2)90(3)98;<;质量(4)吸;不变
27.【答案】 (1)秒表;自下而上
(2)-14℃;均匀受热;慢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10;液
(5)A
28.【答案】 (1)解: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又变成细小的碘晶体。
(2)由题可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碘蒸气。因此,小红的实验不能确切的认为碘一定发生了升华。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因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化成的,能更好的说明碘的升华。
29.【答案】 (1)液化(2)开水与冷水混合后,冷水温度也会升高
(3)100℃开水;水面到达B位置;t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