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自主学习目标
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
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能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难点:利用经纬网定位。
二、预习学案
1、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 ,而是一个 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 千米,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它的周长大约是 万千米,它是 半球与 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以东为 经,以西为 经;180°经线以东为 经,以西为 经。
5、北京的地理位置是116°E、40°N,它位于 半球(东、西)和 半球(南、北),
纬度(高、中、低)。
6、地球的自转轴就是 ,它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北端的交点为 ,南端的交点为 。
7、从赤道向南、向北纬度度数越来越 ,南极、北极的纬度度数是 。
8、地球上的某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其纬度是 ;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其经度是 。
9、经纬网是 或 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因此,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 来确定。
三、知识链接
1、列举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月食;登高望远;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由于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生活地球上的人们很难观察到地球的全貌,于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后,制成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事实上,地球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而制成的模型,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只是大体上相似而已。
3、经纬网定位:已知两点位置,判断相对方向时,东、西方向的判断应使两点间的经度和小于180°。
四、达标演练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张衡提出的“浑天说”
C.前苏联加加林飞上太空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2、下列事实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①站在大海边看由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②站在大海边看由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见船身,后见桅杆 ③人类环绕地球的航行 ④天空看上去像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个巨大的锅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咸蛋超人住在P地(30°S,70°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4万千米 D.12 742千米
4、(08福州中考)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赤道 B.20°N C.40°N D.60°S
5、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
A.赤道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北回归线
6、有人从赤道上某点出发,依次朝正北、正西、正南、正东各走100千米,最后其终点应该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正东 C.出发点正西 D.出发点正南
7、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其转动方向正确的是( )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D.从两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8、赤道上每间隔1经度,大约为( )
A.400千米 B.111千米 C.360千米 D.270千米
9、与45°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135°W B.135°E C.45°W D.180°
10、小梅在环球航行中,记下了四个地点的位置,其中属于东半球的有( )
A.10°S,40°W B.10°N,30°W C.20°N,10°W D.20°S,170°E
1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等长,所有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B.每条经线和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C.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经线交汇于两极 D.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经线有360条
12、下列四幅图中,P点既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又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13、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侧是东半球 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 D.西侧是东经度
14、位于P点(0°,0°)正北方向的点是( )
A.0°,30°W B.20°E,0° C.0°,23.5°N D.180°,23.5°N
15、10°纬线和180°经线的交点在地球仪上最多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北京地处116°E、40°N,通过地心(球心)与之相对称的地点是( )
A.50°S,116°W B.40°S,64°E C.50°S,64°E D.40°S,64°W
17、由材料判断甲发生在乙的( )
甲: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海域。
乙:某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8、(07黄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D两点的经纬度:A ,D 。
(2)、判断A在B的 方向,C在A的 方向,D在A的 方向。
(3)、A点所在纬线的长度比C点所在纬线的长度 (长、短)。
(4)、如果在南极点建一座房子,它的四面都朝 (方向)。
1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纬度是 ;B点的经度是 。
(2)、从南、北半球看,A点属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属于 半球。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按低、中、高纬度划分,B点位于 纬度。
(4)、假设有一架飞机,从A地上空沿正北方向飞行,并保持航向不变,能不能飞回到 A地,为什么?若沿正东方向呢?

五、评价反思
《达标演练》参考答案及点拨:
1、D 点拨: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实践,而地球的卫星照片,则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2、C 点拨: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有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月食;登高望远以及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④属于主观臆断。
3、D 点拨:此题考查对地球大小的理解,设计新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考查的是地球的直径而非半径。
4、A 点拨:在地球仪上,纬度越大,纬线圈越短,到两极缩小为点。纬度相同的纬线圈长度相等,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纬度为0°。
5、A 点拨: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天。
6、C 点拨:注意经纬网是球形的。
7、C 点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北极是逆时针,南极是顺时针。
8、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赤道周长及东西经度。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东西经各180°,因此不难计算出每间隔1经度,大约为:4万千米÷360°≈111千米。
9、A 点拨:相对应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即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为180°,且东经(E)对应西经(W),0°对应180°,因此45°E对应135°W。
10、C 点拨:根据规律,0°~20°W在东半球,160°E~180°在西半球,其他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就很容易找到属于0°~20°W范围的有C,属于160°E~180°范围的有D。
11、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经纬线概念及特点。A中只有与赤道相对称的两条纬线才等长;B中所有的经线都是相等的半圆;D中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线有无数条。
12、A 点拨: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的总体把握,只要把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便可得出结果。
13、C 点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以东是东经度,以西是西经度。
14、C 点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在选项中符合同在0°经线且在赤道以北的只有C。
15、B 点拨:注意10°纬线并没有说是北纬还是南纬,因此交点最多有2个。若点明了具体的经纬度,那么,一条经线与一条纬线的交点只有1个。
16、D 点拨:地球表面的任意一点穿过地心的对称点是纬度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和是180°,东西经相反。故此题应选D。
17、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经纬网定位,注意的是判断相对方向时,东、西方向的判断应使两点间的经度和小于180°。
18、(1)、40°N,40°W 0°,20°E (2)、正西 正南 东南 (3)、短 (4)、北
19、(1)、30°N 50°E (2)、北 东 (3)、西北 中 (4)、沿正北不能 因为地球上的最北端是北极点,若保持航向不变,只能到达北极点。 沿正东方向飞行能。
点拨: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时,记住以下四句话: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向北增加的是北纬,向南增加的是南纬。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
4、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难点: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预习学案
1、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 %,陆地面积小,占 %。
2、世界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的,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海洋主要分布在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海洋主要分布在 。但是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3、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
4、我们把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 。
5、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
6、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最小的是 。
7、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最小的是 。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 。
8、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它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沟通黑海与地中海的海峡叫 ,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海峡叫 。
9、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为 山、 河、 山、 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三、知识链接
1、地球表面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实际上应称地球为“水的行星”或“水球”,但是由于人类自古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将人类的家园称为“地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世界的海陆分布主要是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关键是多观察地图,找出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识别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四大洋的位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还要结合他们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来记忆。
四、达标演练
1、下面四幅图中能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对比关系的是( )
2、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
A.亚洲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4、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分别是( )
A.非洲、大洋洲 B.欧洲、南极洲 C.亚洲、欧洲 D.亚洲、大洋洲
5、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6、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B.亚洲 大洋洲 南美洲 非洲
C.亚洲 北美洲 非洲 欧洲 D.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7、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 B.白令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8、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 )
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9、(08山东模拟)下图为世界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图中四大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D.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0、四大洋面积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11、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和几乎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分别是( )
A.南极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 C.南极洲、大洋洲 D.非洲、北美洲
12、下列各组大洲中均被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 D.非洲、南极洲、大洋洲
13、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和大洲分别是( )
A.太平洋、南极洲 B.大西洋、亚洲 C.印度洋、北美洲 D.北冰洋、南极洲
14、下列大洲轮廓的名称分别是( )
A.①南美洲 ②非洲 ③亚洲 ④北美洲 B.①北美洲 ②非洲 ③亚洲 ④南美洲
C.①亚洲 ②南美洲 ③欧洲 ④亚洲 D.①大洋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亚洲
15、对下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述错误的是( )
A.A是岛屿 B.B是海峡 C.C是半岛 D.D是大洋
16、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17、读下面不同纬度海陆分布比例,回答: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 ,表示海洋的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陆分布状况是 。
(3)、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
18、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图中字母A代表 运河,该运河沟通了 洋和 洋。
(3)、图中字母B代表 运河,该运河是 洲与 洲的分界线。
19、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洲界:①是 运河,它沟通的大洋: 、 。
②是 运河,它沟通的大洋: 、 。
(2)、飞机从北京起飞,向西环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有 、 、 。若沿经线圈环绕地球一周,方向是否改变? 。
(3)、写出符号和名称:最大的洲是 ,被称为“高原大陆”的大洲是 ,最小的洲是 ,最大的洋是 ,跨经度最广的洋是 。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所在的大洲是 。
(5)、甲图代表的是东、西半球中的 ,在甲图中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标出经度数)。
五、评价反思
《达标演练》参考答案及点拨:
1、D 点拨:此题考查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
2、C 点拨:世界上陆地的分布情况是:东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南半球主要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东半球陆地面积占38%,西半球陆地面积占20%;南半球陆地面积占19.1%,而北半球陆地面积占39.3%。因此,陆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C 点拨:注意是亚欧大陆,不是亚洲大陆。
4、D 点拨: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顺序可概括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C 点拨:认真看图,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与赤道分别穿过的大洲。
6、A 点拨:此题考查赤道穿过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7、B 点拨:此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分界线。
8、B 点拨: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分界线。
9、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从图中首先判断④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大洋北冰洋,③图是完全在东半球的印度洋,②图是跨180°经线及南北半球的面积最大的太平洋,①图是大西洋。
10、A 点拨:四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顺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A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之间相对位置的掌握情况。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北美洲几乎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
12、C 点拨:此题考查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23.5°N穿过非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
13、D 点拨:极点所在的大洋和大洲就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和大洲,因此选北极点所在的北冰洋和南极点所在的南极洲。
14、B 点拨:此题要熟记各大洲的轮廓图,注意区分非洲和南美洲。
15、A 点拨:此题考查大陆、半岛、岛屿、海峡、大洋等概念,A是澳大利亚大陆。
16、A 点拨:巴拿马运河不光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更重要的是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成为重要的海上通道。
17、(1)、甲 乙 (2)、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3)、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南半球大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世界海陆的分布和南北半球海陆的比重大小。题目旨在加深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的进一步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且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南半球大。
18、(1)、非洲 印度洋 亚洲 太平洋 南美洲 大西洋
(2)、巴拿马 大西 太平 (3)、苏伊士 亚、非
19、(1)、①苏伊士 大西洋 印度洋 ②巴拿马 太平洋 大西洋
(2)、亚洲 欧洲 北美洲 改变(3)、D亚洲 C非洲 E大洋洲 太平洋 北冰洋
(4)、中国 亚洲 (5)、西半球 略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自主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及海底地形。
3、学会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方法。
重点: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预习学案
1、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
2、陆地地形有五种基本形态,即:山地、平原、 、 和 。
3、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 ;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称为 。
4、世界陆地上有两条最突出的高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
,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 。
5、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 、海沟、 和 。
6、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的部位是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是 ,常用 符号表示。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是 ,高原、山地、丘陵一般用 色表示,浓淡不同的 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地带。
三、知识链接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各种各样的地表形势,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多种形式,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最常用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准确地表达地势的高低起伏,但线太多,看图太费劲。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地面和海底的高低起伏,但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着上同一种颜色,忽略了这一范围内各地的高程差,不如等高线地形图表达准确。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
四、达标演练
1、如图,甲地的海拔是( )
A.200米 B.100米 C.0米 D.—100米
2、下列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B.吐鲁番盆地—155米
C.珠峰比吐鲁番盆地高8999.43米 D.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4000米
3、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4、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山系是(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C.安第斯山脉 D.科迪勒拉山系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德干高原 D.阿拉伯高原
6、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是( )
A.海沟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大陆架
7、(08福建莆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的山峰,计划分为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沿图中①②③④线路进行攀登,你认为沿坡度最缓的线路攀登小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08甘肃天水)以下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等高线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G是陡崖,A是鞍部 D.CD和EF都是山谷
10、读下面等高线图,已知A点的海拔为300米,B点的海拔为100米,则C点的海拔为( )
A.200米 B.150米 C.250米 D.无法确定
11、(07山东威海)关于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12、读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地中可能有河流出现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都不可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在甲地的西北方 B.甲地在丙地的正南方
C.山顶的最大高度是1100米 D.乙地气温高于丙地
13、最能明显地表示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
A.一般等高线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景观图
1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下的陆地地形代表的颜色是( )
A.褐色 B.棕色 C.蓝色 D.绿色
15、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段的实际距离为500米,请你在图右下方的比例尺上添加合适的数值。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陡崖部位的是 。
(3)、陡崖位于b处的 方向。
(4)、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5)、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0米~100米 B.100米~150米 C.150米~250米 D.250米~350米
(6)、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对甲、乙、丙、丁四地进行开发利用,其利用方式较合理的是( )
①.甲地修梯田种小麦 ②.乙地种草植树 ③.丙地种植果树 ④.丁处修建登山台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06山东潍坊)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是山峰 B、B处是山谷 C、C处是鞍部 D、D处是山脊
(2)、E处陡崖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 米。
(3)、该图比例尺用文字表示为 。
(4)、某日中午,周庄的炊烟纷纷飘向李庄,此时该地区的风向是 。
(5)、周庄与李庄两处乡村聚落,更容易发展成集镇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17、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1)、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乙),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 (甲、乙)。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山脊”、“山谷”。
(3)、用斜线符号在图上画出地势变化最和缓的地区,并注明地形名称。
五、评价反思
《达标演练》参考答案及点拨:
1、B 点拨:海拔指的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平面是0米,因此甲地是100米。
2、C 点拨:相对高度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据此选C。
3、A 点拨:此题考查五种基本地形特征,海拔高,起伏不大,边缘陡峭的是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是山地;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相对高度较小的是丘陵;四周高、中间低的是盆地。
4、B 点拨: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5、B 点拨: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
6、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海底地形的有关内容。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7、D 点拨: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试图能力,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最缓处应该是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8、B 点拨:据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是山脊,选B。
9、C 点拨: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关键是弄清不同等高线形态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内高外低的封闭等高线表示山顶;两座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表示山谷,反之是山脊;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据此,甲、乙为山顶,相对高度应为170米;CD是山脊,EF是山谷,G是陡崖,A是鞍部,故应该选C。
10、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是相等的,据此选A。
11、C 点拨:图幅相同、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图幅相同、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情况下,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12、(1)、A (2)、B 点拨:(1)、山谷处容易发育成河流,乙和丙处于山脊上,只有甲在山谷。(2)、据指向标判断,乙地在甲地的西南方向,甲在丙的正南方。最里面的一条等高线数值是1100米,所以山顶高度一定大于1100米。乙地海拔高于丙地,所以气温低于丙地。
13、C 点拨:能够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
14、D 点拨:目前,我国常用的地形图,200米等高线以下为深绿色,200~500米等高线间用浅绿色,500~1000米间为浅黄色,1000~2000米间为深黄色,2000~3000米间为浅赭色。
15、(1)、约1000 (2)、丁 (3)、西北 (4)、自东南向西北 (5)、C 点拨:图中等高距是50米,等高线重合的条数是4,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4—1)×50≤H≤(4+1)×50,即150米≤H≤250米。 (6)、B
16、(1)、A C (2)、300米 (3)、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
(4)、东南风 (5)、李庄 李庄地势相对平坦,距河流近,交通便利。
17、(1)、甲、乙 (2)、略 (3)、略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并能理解有关问题。
3、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学会运用此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预习学案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和 ,此外,人类活动,例如 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人是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西岸与 东岸的轮廓十分相似。
3、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 的相似性, 的相似性,
的相似性。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哪六大板块: 、 、
、 、 、 。
5、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因此,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 。
6、读课本“图2—48 六大板块示意图与图2—54 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表示张裂拉伸,在它的作用下形成 或 。“→←”表示碰撞挤压,在它的作用下,板块交界地带形成 或 。
7、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 ,一是

三、知识链接
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变化是永不停息的。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大陆在不断“漂移”,其证据有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生物分布的相似性。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且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重点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四、达标演练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 )
A.地形是静止不动的 B.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C.农田不会变成海洋 D.高山是永恒不变的
2、以下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长江三峡 C.沙漠中的沙丘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哪一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造成的( )
A.喜马拉雅山 B.大西洋 C.东非大裂谷 D.台湾海峡
4、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台湾海峡的形成 B.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青藏高原的形成 D.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5、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大西洋两岸有着相似的古生物化石——恐龙化石
B.大西洋两岸有着共同的动物——鸵鸟和海牛
C.赤道附近的亚马逊河流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D.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6、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B.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 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7、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8、以下名称中,属于六大板块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亚洲板块 D.印度板块
9、按照全球板块的划分,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0、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安第斯山脉 C.东非大裂谷 D.亚洲东部呈弧形分布的岛屿
11、经常发生地震的台湾岛处在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12、下列地区位于火山、地震带上的是( )
A.南极大陆 B.南北美洲东海岸 C.欧洲的地中海沿岸 D.亚洲的北冰洋沿岸
13、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印尼多地震 D.意大利多火山
14、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跳楼或抓紧往室外跑 B.上课时不能及时离开教室要迅速躲在桌子下面
C.注意保护好头部 D.地震停止后不能立即回屋取东西
15、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科学家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2)、将六大板块名称填入图中。
(3)、唯一的全属海洋板块的是 板块。
(4)、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 板块。
(5)、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 周围。
(6)、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
(7)、我国处在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
A是 ;B是 ;C是 。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 山脉;② 山脉。
(3)、就大陆而言,甲地属于 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处属于 板块。就大洲分布而言,甲地属于 洲。
(4)、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与 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的。
(5)、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个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17、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2)、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 板块与 板块之间。
18、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
想一想:在教室上课时,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评价反思
《达标演练》参考答案及点拨:
1、B 点拨: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与变化之中,“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2、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促使地形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江三峡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冲积作用造成的,沙漠中的沙丘是由风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它们均属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则是由于地壳运动即两大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因此属于内力作用。
3、D 点拨:A、B、C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台湾海峡则是由于地块沉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的。
4、B 点拨:台湾海峡和青藏高原不是人为形成的,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是由陆变河。
5、C 点拨:大西洋两岸有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和共同的动物,说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经过大陆漂移才形成现在这样。南极洲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经在温暖湿润的地带,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到达现在极其寒冷的位置。赤道附近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与大陆漂移无关。
6、B 点拨: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充分说明了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7、C 点拨: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因此大西洋在不断扩张之中。
8、A 点拨:六大板块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9、B 点拨:注意区分“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界限。
10、C 点拨:此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张裂一般产生裂谷或海洋。
11、A 此题考查的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因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不稳定,所以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如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就在于同台湾岛一样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2、C 点拨:南极大陆属南极洲板块,在板块内部;南北美洲东海岸在美洲板块内部;亚洲的北冰洋沿岸在亚欧板块内部。欧洲的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13、B 点拨:飓风是由热带气旋引起的,与板块构造学说无关。
14、A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防震知识的了解。
15、(1)魏格纳 板块运动 (2)、略 (3)、太平洋 (4)、印度洋 (5)、太平洋
(6)、亚欧 美洲 印度洋 南极洲 (7)、亚欧 太平洋 印度洋
16、(1)、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2)、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3)、亚欧 印度洋 亚(4)、亚欧 印度洋(5)、3 活跃
17、(1)、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茂密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了煤。
(2)、板块 亚欧 太平洋
18、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