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复习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复习计划

资源简介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1人,均来自乔庄、双峪两村。他们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完成所学任务,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但仍有极个别同学学习缺乏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以致于学习成绩一般,积极性不高。本学期继续培优辅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 认识百分数 ;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 —— 方程;比和比例 —— 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 、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9.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时间 单元内容 教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3 9.1-9.11 第一单元、方程 9 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3、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6 9.12-10.30 第二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15 1、做好课前准备。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3、变中求同,感悟规律。4、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6-8 10.8-10.19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0 1、把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2、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3、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数量关系,完善知识结构。
8-9 10.22-11.2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10 1、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2、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探索算法。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10-11 11.5-11.9 期中复习考试 5 根据上半学期的学习进行认真复习,反思和总结,为下学期打好基础。
12-13 11.12-11.20 第五单元、认识比 7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13-14 11.21-11.30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 1、留出足够的空间。2、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3、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
14-15 12.3-12.6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 1、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3、适当控制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难度,突出对策略本身的认识和体验。
15-16 12.7-12.11 第八单元、可能性 3 1、循序渐进地教学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6-18 12.12-12.28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4 1、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习素材。2、给学生留给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3、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4、突出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
19- 12.31- 整理知识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基本性质,利用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实际应用题。2、掌握分数乘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题。4、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及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5、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6、进一步掌握分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 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们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方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乘法。
4、分数除法。
5、认识比。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可能性。
9、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习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六(4)班,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八、具体安排:
时 间 复 习 内 容 注意事项
12.28前 结束新课 尽量保证复习时间
1.2-1.3 数的世界 合理、灵活地计算
1.4-1.7 图形王国 侧面展开图
1.8-1.9 统计天地 能简单地进行分析
1.10-1.11 应用广角 解题策略指导
1.14-1.17 分数的计算(重点) 针对计算题
1.18-1.19 提高题训练 针对思考题
1.20 模拟测试 考试技巧指导
1.21-1.28 二轮复习 注意培优补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