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2011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 难点分析 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法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但原子一定不会再分嘛,来看这个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原子弹爆炸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可以再分的,继而引出对原子结构内部的探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提出问题:我想像中的原子的结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介绍原子的发展历程,之后观看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教材自学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 ⑴原子是一个空心,还是一个实心的球体? ⑵原子能不能再分?如能,那么由哪些部分构成? ⑶原子中有带正负电的粒子,那么原子带电吗?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后思考问题并回答。再得出结论。 3、播放原子动画让学生加深印象。 4、通过展示表格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原子其构成是不同的,鼓励学生多找出表中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此表,并分组讨论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归纳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醒学生注意: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所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 (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4)带正电的粒子有: (5)带负电的粒子有: (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 (7)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8)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2、【学案】 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原子核由( )构成 A 电子和质子 B 质子和中子 C 电子和中子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 中子数 B 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粒子是( ) A 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4、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26 B56 C82 D86 5、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二、填空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 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 ③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 ④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 小结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原子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整理、归纳本课内容,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