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地形和地势 课型 新授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建构主义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的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积极的方法(实验、真实问题解决)创造知识、反思经验,并且说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的理解是如何改变的。教师要确保自己理解(最起码是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师负责提供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和检验观点,得出结论,并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汇集和传递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进行的。 (三)、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表现欲高,思维活跃,探究问题兴趣浓,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这样,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就高,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框题的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地势和地形》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从教材结构看,它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材内容来看,其实践性很强,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在的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好动、好奇、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脉的走向,知道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中的“骨架”作用。 2、知道并能在地形图中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3、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说出我国地势的地点,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并能够在图上标出,了解每级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 5、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中的“骨架”作用。 2、运用地形图上,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 3、运用地形图和数据统计图,概括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5、通过事例,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增强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好奇心,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山脉的走向,知道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中的“骨架”作用。 2、知道并能在地形图中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3、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说出我国地势的地点,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并能够在图上标出,了解每级阶梯的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区)。 5、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教学重点 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的地形特点。 运用地形剖面图和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 地势对交通、河流、气候等的影响;阶梯与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 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从数字星球上投影蓝色星球和世界地形图并观看不同地形的视频入手,让学生对地形的类型和特点有个感性认识。欣赏我国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结论。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我国地形图,看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学生读图2.6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分小组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并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黑板上指图讲解。教师加以点评。学生上台在电脑上用FLASH动画加以巩固。 学生活动:将不同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理解我国山脉的骨架作用,并在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找出分布在这些网格中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能在多媒体投影上指认。教师在基础上加以讲解。 学生活动:游戏“欺软怕硬”(学生自主读图1分钟,然后学生随挑选其认为实力比其弱的同学进行PK,PK的内容是在地理实验室后方的中国立体地形图山指认各个地形区。)教师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点评。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而且还是许多重要地形区的分界。学生读图2.2中国地形分布,自主完成P26表2.1。学生展示答案,学生自主点评。 通过指导学生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让学生思考得出我国地形特点“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生分小组讨论,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交流结论,教师结合图片加以讲解。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创设情境:我国的古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并结合长江、黄河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河流为何大多向东流”,得出地势西高东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立体的中国地形图加以理解)。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学生活动一:学生自主读图完成表格。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 ?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 阶梯 ? ? ? 分界线: 第二级 阶梯 ? ? ? 分界线: 第三级 阶梯 ? ? ? 学生活动二:聆听音频文件“地势与经济”,归纳地势对生产和生活哪些方面带来了影响。 学生答:交通、气候、水能等方面。 教师投影展示: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图和夏季风示意图,并结合数字星球来展示,讲解地势的影响。 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在让学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两大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学习活动。第一,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形区位于哪一级阶梯。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类型和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类型和主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 学生活动三:在讲台上的电脑上完成FLASH动画“地势与地形区的分布”。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教学策略:(1)以问题情境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2)重视地图教学 (3)多媒体和数字星球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教学环境 利用地理实验室里的多媒体、数字星球、电子白板和立体的中国地形图来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数字星球和多媒体展示多种资料,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学法指导上,应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中提取有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地形、河流、气候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的要素之一:地形和地势。所谓地形,就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所谓地势,就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讲解】请同学们观看数字星球,看看世界上有哪几种地形,并欣赏视频短片,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 【点评】图片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形的美丽风景,由此我们可看出我国地形类型多样。 【讲解】观看我国地形图,发现山脉犹如地表上的一道道的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的延伸方向即山脉的走向。 【点评】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讲解】四大高原,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转承】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还是许多地形区的分界。 【讲解】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3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 【点评】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我们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过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些诗句告诉我们我国大多河流都自西向东流 【讲解】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势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因而可判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点评】由我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可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地形图上颜色的差异和地形剖面图上都可看出,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 ?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 阶梯 ? ? ? 分界线: 第二级 阶梯 ? ? ? 分界线: 第三级 阶梯 ? ? ? 【点评】:我国的水电站大多建立在阶梯交界处,主要是由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 对交通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同时,阶梯界线上的高大山脉成为陆路交通的障碍。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级阶梯里分布的地形区。 【点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欣赏图片和视频 欣赏图片 读图得出结论: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不同走向的山脉,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确定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完成课本P26活动3的表格 归纳我国地形的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分组讨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观察思考:为什么我国大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流? 回答: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判断: 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 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回答:B 概括我国地势特征 合作完成表格 思考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从水能、气候、交通方面分析) 在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读图自主完成课本P28活动题2。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展示】投影这节课的标题“地形和地势” 【展示】数字星球上展示世界地形图。 【视频】不同地形的特点 【投影展示】我国不同地形的景观图片 【展示】我国地形图 【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 【展示】我国地形图 【视频】地形区的分布 【展示】表格正确答案 【投影】各种地形面积所占比例图 【展示】山区不同的景观图片 【展示】长江、黄河河流流向图 【展示】图A和 图B 【展示】我国地形图和“我国东西向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展示】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 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分界山脉、海拔以及主要地形 【展示】我国水电站分布图、影响我国季风图 【展示】动画“阶梯与地形区” 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数字星球和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表上不同的地形及其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此举为了让学生理解山脉的“骨架”作用 学生自主读图,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建立。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读图、合作能力。 ? 表格利于知识归纳,清晰。 ? 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和海拔有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明在复习时对下面的地形和河流的特征有点混淆,你能帮他选一选,以下描述我国的是( ) A.地势中高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B.地势东高西低,多数河流东流入海 C.地势西高东低,多数河流东流入海 D.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河流南流入海 读我国东西向(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2—4题。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横断山脉 3.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 A.航运价值的利用 B.水资源的利用 C.水能资源的开发 D.灌溉、养殖的利用 4.假如我国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 A.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B.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 C.季风气候面积增大 D.对环境影响不大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宜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 B.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民俗 C.坡度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D.交通不便,旅游资源贫乏 6.小宇和小宙在学习完中国的自然环境后,有感而发。小宇说:“今年雾霾天如此厉害,都是化石燃料惹的祸,将来我要当一名水利专家,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改善我们的环境。”小宙说:“我们的国家太美了,将来我要当一名摄影师,踏遍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我要拍摄:雪域高原(A)浩瀚的沙漠(B)站在山坡唱秦腔的老乡(C)壮阔秀美的梯田和石林(D)麦浪滚滚的黑土地(E)等等。” (1)小宙要拍摄的照片需要去哪些地方,请你帮小宙把字母填到图中相应的地区,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小宙要拍摄的景点跨越我国几级阶梯?写出它们所在的阶梯(字母、名称皆可)。 (3)你能帮小宙选择修建水电站的地址吗,请你把它在图中标出(至少两个地址),并说说你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