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蓬溪中学初中2023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2.1—30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的机读卡和第II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千百年灿烂文化的精华,语言凝练,意境深邃。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含有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云南有一种跳舞草,在气温不低于22℃时,特别是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受到声波影响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B.能生长繁殖C.能进行呼吸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3.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粮食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数量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枯叶蝶的体色与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5.生物学家把生物的分类单位划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种B.科C.属D.界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曲线是A.B.C.D.7.下列关于显微镜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b”B.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雪白明亮的圆形视野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D.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8.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8题图9题图A.甲、乙B.甲、丁C.乙、丙D.乙、丁9.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9题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则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向左上方B.向左下方C.向右下方D.向右上方10.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保持细胞形态,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碘液B.生理盐水、清水C.清水、生理盐水D.生理盐水、碘液11.某生物体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新的体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B.新细胞与原细胞分裂前的遗传物质相同C.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不同之处D.两个新细胞的体积与原细胞相同1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其直接原因是A.细胞壁对细胞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对细胞的保护作用C.细胞核对细胞的保护作用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13.下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表示的结构层次是组织B.根、茎、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bC.一棵杨树在结构层次上属于d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a→b→c14.乐乐帮妈妈切菜,不小心割破手指流出了血液,血液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1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A.叶肉B.上下表皮C.导管D.叶脉16.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长势相同的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A.清晨的叶B.傍晚的叶C.正午的叶D.都一样17.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耀下,水中会有气泡冒出,收集该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D.以上三项全是18.如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时,某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③甲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9.城市绿地的草坪边缘往往设置一些提示语标牌,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小草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B.小草缺少水份,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小草根的呼吸D.叶片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20.下图表示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A.B.C.D.21.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会造成“烧苗”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吸水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吸水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22.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密林中的望天树是我国最高的树种,平均株高可达60米左右,水分仍能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其主要动力来自A.运输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23.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上下表皮层涂的凡士林重量差异不计)作如下处理:组别甲乙丙丁涂凡士林的部位不涂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A.丁→丙→乙→甲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D.甲→丁→乙→丙24.小亮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小区内新移栽的树上挂着“吊瓶”,正好此时园林工人经过,告诉他这是为了提高大树的成活率而补充的水分和无机盐,那么你认为这个针头应该插到茎的A.木质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C.韧皮部中的筛管D.韧皮部中的导管25.下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B.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D.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26.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根尖的某些区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a区和b区B.c区细胞能进行②过程,所以c区属于分生组织C.a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D.带土坨移栽幼苗对a区有保护作用27.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粒,用刀片将其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是A.种皮B.胚C.胚乳D.子叶28.水蜜桃的果肉香甜多汁,如图示中,发育成水蜜桃“果肉”的是28题图29题图A.①B.②C.③D.④29.如上29题图是一朵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结构上来看,这朵花属于两性花B.⑤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卵细胞C.过程⑦表示该花的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D.这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3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3.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识图运用(共10分,每空1分)31.(每空1分)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后,绘制了如下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中,该同学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应为图▲(填甲或乙),他在绘制该细胞时犯了一个错误,多绘制的结构是[▲]▲。(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常常需要进行碘液染色,观察经过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会发现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填数字)。(3)细胞许多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填数字)。其中,有氧时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有机物中能量的结构是[▲]▲。(4)洋葱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对癌症、心血管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切洋葱时,会有“辛辣”物质刺激人们流泪,该种物质主要存在于洋葱细胞的[▲]▲结构中,其内含有的液体叫做▲。三、综合题(共10分,每空2分)32.(每空2分)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其他绿色开花植物一样,菜豆的一生也要经历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株,再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构成胚的结构包括▲(填数字序号),其中能发育成图乙中[⑥]的结构是▲(填数字序号)。(2)完成受精作用后,图丙菜豆花中的▲(填名称)将发育成图丁中的[⑨]。(3)图甲、乙、丙、丁能共同进行的生理作用是▲(选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4)图乙中的幼苗刚出土时,地上部分一般呈黄色,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绿色,原因是▲。四、实验探究题(2小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每空2分)33.(每空2分)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张良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项羽逃至乌江边,看见蚂蚁排成的大字,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拔剑自刎。某同学通过此事件思考并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适量浓糖水和等量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种液体之间的中点(如右图)。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②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③重复多次。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在竹筒中滴加清水的目的是▲。(2)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一处明显不足之处,请找出并改正▲。(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总是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34.(每空2分)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每个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甲、乙、丙三个装置内放有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种植物,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你与该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将甲、乙、丙装置中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其目的是▲。装置乙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2)上述实验装置中,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3)上述装置在光下放置几小时后,分别取甲、乙、丙装置中长势等均相同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装置中的叶片。(4)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条即可)。初一生物试题第7页(共8页)初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ADADBBDCDBCB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DCDCDABDACCBA二、识图运用(共10分,每空1分)31.(每空1分)(1)甲3叶绿体(2)4(3)67线粒体(4)5液泡细胞液三、综合题(共10分,每空2分)32.(每空2分)(1)①②③④①(2)胚珠(3)呼吸作用(4)幼苗在光下形成了叶绿素四、实验探究题(2小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每空2分)33.(每空2分)(1)糖水形成对照(2)一只蚂蚁数量过少,实验误差较大,应选用多只蚂蚁进行实验(3)蚂蚁对甜食无明显趋好(意思答对即可)蚂蚁喜欢甜食34.(每空2分)(1)消耗叶片内贮存的淀粉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甲和丙甲(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合理密植等)(合理即可)初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一生物.doc 初一生物(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