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 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人造地球卫星机械能转化”三部分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充分讨论生活中的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探究,并利多媒体,用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这部分内容要很好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求知欲更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 方法目标: 1、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情感与 态度目标: 1、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现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将一个乒乓球举到一定高度释放,发现球能弹起来,但是越弹越低,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引出课题。 2.创设情境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粉笔头下落的过程,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1: 知识回顾,教师PPT展示图片,请你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能;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具有( )能;拉开的弓把箭射出具有( )能;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和( )能;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弹性势能跟物体的( )有关。 学生完成后,教师直接给出机械能的定义。 (一)、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总量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活动2: 滚摆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滚摆下降后又自动上升? 引导学生分析 播放滚摆实验视频,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三个要素:滚摆质量、滚摆的运动速度、滚摆离开地面的高度。并注意在全过程中哪些因素变了,哪些因素没变? 讨论:没变的是质量 变化的是——速度、高度。 两个过程:a、下降:质量不变。 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下降速度增大。 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了;下降速度增大了则动能增大了。 结论:增大的动能是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在这里隐含了能量既不会无缘无故消灭,也不会无缘无故创生的思想。 b、上升:质量不变。 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但上升的速度减小了。 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则说明重力势能增大了,而上升速度的减小说明动能减小。 结论:增大的重力势能是由减小的动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演示单摆实验并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模式分析能量的转化。 活动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分两步做: 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 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活动4:机械能守恒 学生实践活动,教科书。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设置问题:为什么铁锁会慢慢停下来?在动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还有哪些形式的能参与?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铁锁将怎样运动? 这样引出机械能守恒学生较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当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活动5:【讲授】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图片展示PPT,学生分析。 1.水能和风能是机械能 2.在水(风)力发电站,水(风)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科学世界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后练习: 1.上紧发条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开始跑动时(???? ) A.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弹性势能不变,动能减小???? D.弹性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2.在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有(???? ) A.从水坝上流下来的水????????? 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 C.乒乓球触地后向上弹起时??? D.斜向上抛出的垒球,当它在上升阶段时 板书设计: 一、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非操作能力的训练。 用能的转化观念来分析物理现象,学生初学,显然不是很适应。 本节课必须在学生非常熟悉影响机械能大小的诸多因素的背景下,方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显然有的学生对前一节课的知识是存在欠账的。 学生对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稍显困难。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在直接经验上的不足,减缓了学生在抽象逻辑思维上的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