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谁轻谁重》活动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艾海秋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到可用掂量、称量等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认识到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准确程度的不同。 3.知道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物。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准确程度的不同。 2.难点:知道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物。 三、活动资源 每个小组:乒乓球(1个),木块(1个),塑料块(1个),小橡皮(1个),大橡皮(1个),回形针(1盒),简易天平(含称量盘),学生活动手册(每人1本),白纸(1张)。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 四、注意事项 1.材料要求 本活动材料较多,建议统一放在一个盒子里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及时整理材料、不要丢失。 2.分组和分工 建议2~3人一组,一人活动,其他人协助,轮流进行,活动后所有组员都要做记录。 3.小组活动要求 (1)活动前:听到老师指令,再开始活动。 (2)活动中:有秩序,小声讨论,遇到问题,及时举手问老师。 (3)活动后:材料收回原位,安静坐好,有问题举手示意老师。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 预测谁轻谁重 1.介绍规则 讲桌上摆放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各1个。 讲解:不碰触物体,根据生活经验为物体轻重排序,即预测。 2.小组讨论 (1)每人都预测一个顺序。 (2)小组内和同伴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3.记录预测结果 将结果记录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小代表物体越轻,“1”代表最轻,“5”代表最重。 【策略建议】学生可能看不懂表格怎么填,建议PPT上用颜色标注,并以某一学生的活动手册为例做填表示范。 4.全班交流 提问:你预测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物体的轻重与大小、材料有关。 活动二 掂量谁轻谁重 1.一名学生将大、小橡皮分别放在左右手上掂量,感受谁轻谁重,得出结果,并记录在白纸上。例如:大橡皮>小橡皮(表示大橡皮比小橡皮重)。 2.另一名同学将塑料块、木块分别放在左右手上掂量,记录方法同上。 3.后一名同学继续任选两种物体掂量……如此反复,直到小组比较出五种物体轻重顺序为止。 4.在活动手册上记录结果。 【策略建议】学生边记录,教师边巡视。发现排序不同的情况,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或者一组学生汇报排序结果,询问其他同学排序是否一致,从而发现差异。 活动三 称量谁轻谁重 1.教师演示 (1)调整简易天平 取出简易天平放于讲台,安装称量盘。观察天平的横梁是否水平,若天平倾斜,调整至水平。 (2)称量乒乓球 左称量盘内放入乒乓球,天平向左倾斜。在右称量盘逐个轻轻放入回形针,直至天平平衡。数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例如5,并把这个数量记录在白纸上。 【提醒学生】在放回形针的过程中,手不能触碰天平和称量盘。 【策略建议】选择标准称量物是本课的难点,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物体,可以由教师直接出示,并说明原由。 2.小组活动 (1)称量物体 在左称量盘内依次放入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右称量盘内依次放入回形针,进行称量。测量和记录方法同步骤1(2)。 (2)在活动手册上记录比较的结果,同样以数字1、2、3、4、5表示。 3.总结和交流 (1)小组讨论 三次记录的结果是否相同? 哪种测量方法更准确,为什么? (2)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三种方法中,称量的方法更准确。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中“我的发现”一栏,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拓展活动 出示两个大小相似、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杯子,比较谁轻谁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