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2020-2021初三化学寒假集训精品课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活中常见的盐-2020-2021初三化学寒假集训精品课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讲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考点、热点回顾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一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盐的用途;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教学难点】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知识要点】
要点突破1
几种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几种常见的盐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作调味品,腌制咸菜;②
作防腐剂;③
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④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⑤
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Na2CO3与NaOH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
碳酸钙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发酵粉不是碳酸钠,但没有碳酸氢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胃溃疡者禁用)
备注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要点突破2
盐的化学性质
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金属不是钾、钙、钠)

+


新盐
+
新酸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部分不溶于水的盐只具有性质2。
要点突破3
盐的溶解度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其余多数易溶于水。
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要点突破4
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回收
玻璃棒
转移固体的工具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二、典型例题
例1.(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考化学模拟)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
酸和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
B、盐和氧化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和二氧化碳;
C、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故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氢,盐的酸根离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故选:B。
例2.(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初中发展联盟中考化学)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B.小气球变瘪
C.白磷始终不燃烧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正确;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错误;
C、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错误;
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错误。
故选:A。
例3.(2020年福建省泉州五中中考化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某物质是否为碳酸盐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除去NaNO3溶液中少量NaCl
先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后过滤
C
鉴别稀有气体和氮气
分别往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D
鉴别化肥KCl
和CO(NH2)2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答案】B
【解析】A、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是碳酸盐,是因为稀盐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等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入适量的AgNO3溶液,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后过滤得到的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稀有气体和氮气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无明显现象,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例4.(2020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化学)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FeCl3、C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克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
B.
杂质一定没有NaCl
C.
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和NaCl组成
D.
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
【答案】C
【解析】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氯化铁,,样品10.6克,生成二氧化碳4.48g,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钠强,因此杂质中一定含CaCO3,可能含K2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故选:C。
例5.(2020年河南省商丘一中中考化学一模)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写化学式)。
(2)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Zn(NO3)2、Cu(NO3)2;
(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变小;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质量变小。
【解析】(1)往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说明铜参加了反应,则滤液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65份质量的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变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变小,所以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
例6.(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化学模拟)我国海水晒盐的历史悠久。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泥沙、可溶性CaCl2、MgCl2等杂质。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方案提纯粗盐: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的作用:______。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操作
X”的名称为______。
(3)“酸化”过程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酸化时加入过量的盐酸,对氯化钠晶体的纯度无影响,理由是______。
(5)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耗,最终所得氯化钠晶体质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粗盐中氯化钠质量
【答案】(1)
(2)引流;蒸发;
(3)

(4)盐酸具有挥发性;
(5)大于。
【解析】(1)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经过操作X后可得到氯化钠晶体,操作X是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名称为蒸发。
(3)“酸化”过程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能除去盐酸,故过量的盐酸对结晶得到的NaCl纯度没有影响。
(5)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碳酸钠与氯化钙、碳酸钠与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了氯化钠,由于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因此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例7.(202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化学模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将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1)碳酸钠固体俗名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图2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______;仿照中和反应可以用的形式表达,试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3)根据所学,推测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1)纯碱、苏打;;
(2)OH?、Na+,;
(3)K2CO3。
【解析】(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图示判断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OH?、Na+,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表达式为:;
(3)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推测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还有K2CO3。
例8.(2019年浙江省温州中学提前招生化学模拟试卷)已知某工业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如下
①实验前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m1g。
②实验前称量一定量的工业纯碱n1g,并将其放入锥形瓶中;
③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④实验后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为m2g。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和测定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C中所盛试剂为______。如果撤去装置C,则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实验进行操作③时,要缓缓鼓入空气,其作用是______,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应选用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4)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_____。
【答案】(1)浓硫酸、偏大
(2)保证生成的CO2全部排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3)防止空气中的CO2、H2O被吸入装置D中,影响实验结果
(4)
【解析】(1)装置B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利用浓硫酸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分,若不除,将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致使实验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浓硫酸、偏大
(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反应后二氧化碳会滞留在装置中,无法被全部吸收,所以必须用空气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但是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所以通入的空气必须经过强碱溶液,以便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保证生成的CO2全部排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
(3)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进入装置D中,致使装置D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必须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D中。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CO2、H2O被吸入装置D中,影响实验结果
(4),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
,所以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硝酸的是(
)
A.
CuSO4
B.
BaSO4
C.
AgCl
D.
CaCO3
【答案】D
【解析】A、CuSO4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BaSO4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硝酸,故选项错误。
C、AgCl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硝酸,故选项错误。
D、CaCO3难溶于水,但均能与酸反应,能溶于稀硝酸,故选项正确。故选:D。
2.下列化肥中,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的是(
)
A.
NH4NO3
B.
Ca3(PO4)3
C.
K2SO4
D.
KNO3
【答案】B
【解析】磷肥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3.(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能用AgNO3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HCl、KNO3
B.
HCl、MgCl2
C.
KNO3、NaNO3
D.
HCl、H2SO4
【答案】A
【解析】A、AgN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硝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AgNO3溶液与HCl、MgCl2溶液反应均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AgNO3溶液与KNO3、NaNO3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AgNO3溶液与HCl、H2SO4反应,分别产生氯化银、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模拟)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a(OH)2→NaOH
B.
AgCl→AgNO3
C.
CuO→CuCl2
D.
H2SO4→FeSO4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B、氯化银不溶于水,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硝酸银;
C、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D、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选:B
5.(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为酸和碱
B.
伴随有明显现象
C.
生成物为盐和水
D.
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D
【解析】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有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错误;
C、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故选:D。
6.(2019-2020学年广西南宁二中九年级(下)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B.
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C.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深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会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上的浅,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家用热水器、保温瓶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壁会形成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你有什么办法除去水垢吗?
(提示:食醋中含有具有酸性的醋酸成分。白醋中醋酸的浓度比较大。)
【答案】加入适量白醋浸泡,再用水冲洗。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酸反应。由题意,食醋中含有具有酸性的醋酸成分,白醋中醋酸的浓度比较大,故可用白醋除去水垢,加入适量白醋浸泡,再用水冲洗。
8.(2020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八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某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
(1)根据图中提示,写出图中a、c处的物质类别:a______;c______。
①~④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若反应生成的盐为MgCl2,找出①~⑥中能生成MgCl2的反应:______(填序号)
【答案】(1)碱、盐;②③④;(2)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1)根据图中提示可知,酸能和活泼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碱能和酸、某些盐反应,盐能和某些金属单质、某些盐反应,所以图中a、c处的物质类别分别是碱、盐;
①是活泼金属和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③是碱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④是盐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①~④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④;
(2)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①~⑥中能生成MgCl2的反应是:①②③④⑤⑥。
9.(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化学)实验室有一瓶除去难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其中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钙。为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向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依次加入的目的是______,写出两种盐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操作有______,得到食盐晶体时,应在______中进行
【答案】(1)除去MgCl2、CaCl2和过量的Ca(OH)2;CaCl2+Na2CO3═CaCO3↓+2NaCl;
(2)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皿。
【解析】(1)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钙;依次加入的目的是除去MgCl2、CaCl2和过量的Ca(OH)2;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得到食盐晶体时,应进行蒸发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
10.(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某碳酸钠样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取12g该样品,加入6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63.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88.3%;(2)10.0%.
【解析】,设生成4.4g二氧化碳,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反应后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2g-10.6g+11.7g=13.1g
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1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