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课件46页+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课件46页+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地球因我而温暖;
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
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猜猜“我”
是谁?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的用途。
0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01
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03
讲授新课
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现象
结论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
结论
塑料瓶变瘪
CO2能溶于水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在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态
无味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步骤
(1)喷稀醋酸
(3)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4)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结论
纸花不变色
纸花由紫变红
醋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纸花不变色
CO2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纸花由紫变红
CO2与水发生反应生H2CO3,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纸花由红变紫
H2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喷水
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O2+H2O
H2CO3
H2CO3
CO2↑+H2O
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O2+
Ca(OH)2
CaCO3
↓+
H2O
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光合作用
化工产品的原料
灭火
气体肥料
①定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所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室效应实际上指的是温室效应增强。
②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
a.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b.
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c.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d.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
③温室效应增强的防治措施
a.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燃料。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e.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二氧
化碳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CO2+Ca(OH)2
=CaCO3↓+H2O
二氧化碳的用途
温室效应
课堂小结
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O2
+
H2O
=
H2CO3
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
A.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
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
A
B
随堂训练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D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而死亡
B.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
谢谢(共22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02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01
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以及中毒的机理。
03
讲授新课
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CO)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CO
+
O2
2CO2
点燃
1.可燃性
现象: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要验纯。
注意:
用途:
用作燃料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上层:
2CO
+
O2
2CO2
点燃
中层:
CO2
+
C
2CO
点燃
下层:
C
+
O2
CO2
点燃
蓝色火焰

①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②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通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2.毒性
一氧化碳
血红蛋白
氧气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思考与交流
1.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2.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迅速关上煤气总开关,打开门窗,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电器
3.还原性
实验步骤
气体
酒精灯
CO
+
CuO
Cu
+
CO2
现象: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早出
迟到
晚归
早退




CO夺取CuO中的氧,显示还原性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
实验前是先通入CO还是先加热CuO?为什么?
2.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直至固体冷却?
3.
尾气应如何处理?
先通入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酒精灯点燃;用气球收集。
用途: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温
(高炉炼铁原理)
炼铁高炉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密度略小
比空气密度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对比项目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可燃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
反应
氧化性或
还原性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不能燃烧
,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供给呼吸
CO2
+
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高温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氧化性C+CO2
2CO
点燃
有可燃性
2CO+O2
2CO2
一般不能跟水反应
不能跟石灰水反应

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思考与交流
①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的是CO。
②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③在尖嘴玻璃管口点火,气体被点燃的是CO,不能被点燃的是CO2。
④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1.鉴别CO和CO2的方法?
2.
怎样除去CO混有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CaCO3
↓+
H2O
思考与交流
3.
怎样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
CO
+
CuO
Cu
+
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一氧
化碳
毒性
CO
+
CuO
Cu
+
CO2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温
课堂小结
还原性
可燃性
2CO
+
O2
2CO2
点燃
B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随堂训练
C
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致使人体缺氧中毒。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C.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B
4.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搬到室外去。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闻到煤气的气味应首先开窗通风,然后关闭煤气阀,寻找泄露处。
5.有人说,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CO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