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节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点1透镜的认识1.透镜的类型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b.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2.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透镜的材质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反之呢?)①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②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远离主光轴,使它光束变宽.凸透镜曲率半径(或者凸度)越大,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3.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经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2)从焦点出发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4.关于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遮住一部分(破碎),仍能形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一些。(2)作图基本技巧①多线共点规律:同一发光点发出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一定全都通过(或反向延长线通过)像点.②利用三点共线规律——不论物点、透镜的位置怎样变化,物点、光心和相应的像点一定位于通过光心的同一条直线上.③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三条特殊光线中任两条求作像点时,可采用辅助手段.如设想物点、设想物体等方法.【例1】关于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a、c为凸透镜 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C.b、c为凹透镜 D.b为凹透镜,c为凸透镜【例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C)A.aB.b、dC.cD.a、b、c、d【例3】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知识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心(O):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物理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焦点F: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倒立缩小实像u>v异侧f<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2f倒立等大实像u=2f=v异侧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u<v异侧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f不能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u<v同侧物近像近像变小注意:①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焦点处。②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焦点处。③不论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大。④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等高”就是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烛焰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例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D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例3】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例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C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例5】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答案】(1)ABD;(2)放大;(3)C.【例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0(2)下(3)C投影仪(4)只实验了一次,结果具有偶然性知识点3凸透镜应用1.放大镜工作原理:是一个短焦距的透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工作原理。2.照相机工作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3.幻灯机工作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工作原理。【例1】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例2】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知识点4近视眼和远视眼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形成视觉。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向外出,焦距变小,折光能力过强。成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矫正:配戴凹透镜。将光发散,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成因:晶状体拉长,焦距变大,折光能力过弱。成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远处物体清晰,看近处物体不清晰。矫正:配戴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例1】(2017·杭州市下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C)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例2】(2016·桂林)人的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配戴眼镜片为凹透镜的眼镜。(均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例3】(2017·杭州期中)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丙(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课堂练习】1.(2017·海南)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B)2.(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B)3.(2016·南昌)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B) A B C D4.(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5.(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并推算出焦距为20.0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物距小于焦距。【课后练习】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D)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C)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0厘米。5.(2016·台州)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6.(2017·衡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11.0厘米。(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下(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C(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第6节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点1透镜的认识1.透镜的类型a.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b.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2.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透镜的材质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反之呢?)①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②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远离主光轴,使它光束变宽.凸透镜曲率半径(或者凸度)越大,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3.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经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2)从焦点出发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4.关于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遮住一部分(破碎),仍能形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一些。(2)作图基本技巧①多线共点规律:同一发光点发出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一定全都通过(或反向延长线通过)像点.②利用三点共线规律——不论物点、透镜的位置怎样变化,物点、光心和相应的像点一定位于通过光心的同一条直线上.③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三条特殊光线中任两条求作像点时,可采用辅助手段.如设想物点、设想物体等方法.【例1】关于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a、c为凸透镜 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C.b、c为凹透镜 D.b为凹透镜,c为凸透镜【例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B.b、dC.cD.a、b、c、d【例3】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知识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心(O):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物理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焦点F: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倒立缩小实像u>v异侧f<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2f倒立等大实像u=2f=v异侧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u<v异侧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f不能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u<v同侧物近像近像变小注意:①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焦点处。②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焦点处。③不论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大。④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等高”就是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烛焰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例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例3】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例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例5】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例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3凸透镜应用1.放大镜工作原理:是一个短焦距的透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工作原理。2.照相机工作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3.幻灯机工作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工作原理。【例1】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例2】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知识点4近视眼和远视眼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形成视觉。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向外出,焦距变小,折光能力过强。成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矫正:配戴凹透镜。将光发散,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成因:晶状体拉长,焦距变大,折光能力过弱。成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远处物体清晰,看近处物体不清晰。矫正:配戴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例1】(2017·杭州市下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例2】(2016·桂林)人的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配戴眼镜片为的眼镜。(均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例3】(2017·杭州期中)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课堂练习】1.(2017·海南)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2.(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3.(2016·南昌)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A B C D4.(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5.(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并推算出焦距为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课后练习】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厘米。5.(2016·台州)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6.(2017·衡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厘米。(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寒假光学入门】七下2.6 - 原题.docx 【寒假光学入门】七下2.6 -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