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力的存在(七下3.2 例题+课堂+课后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寒假班重难点预习专题(力学入门)(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力的存在(七下3.2 例题+课堂+课后练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寒假班重难点预习专题(力学入门)(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第2节
力的存在
知识点1
力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现象时就产生了力的作用。如人用手提起水桶、超载卡车压坏路面、磁铁吸引铁钉等都是力的作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称为力。力的作用必须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直接接触的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能发生力的作用的,力不会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1】(金华市婺城区期末)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例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知识点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如人将木条压弯;风使树枝弯曲等。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如骑自行车用力蹬踏板自行车会越来越快;水平抛出一石子由于重力作用石子会走一条曲线落回地面。
【例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时,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例2】(株洲)乒乓球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擦网球”,乒乓球擦网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
)
A.只改变了运动快慢
B.只改变了运动方向
C.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D.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例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可以利用气球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科学知识。
(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2)如图乙: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

知识点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汽车撞在柱子上给柱子施加了力,同时汽车也受到柱子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受损。
说明: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②分清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
【例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几种情景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例2】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例3】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顶足球时,球对头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一直受到头的作用力
C.足球被头顶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作用力
【例4】“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知识点4
弹力
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它对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形变。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也就越大。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例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B.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例2】一个人两手同时各用5牛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秤的两端的挂钩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
A.0
B.5牛
C.0牛
D.2.5牛
【例3】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例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牛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厘米,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长度相同的
厘米。
(2)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知识点5
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处,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少测量的误差。(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例1】下列“关于一些物体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牛
B.成年男子的握力为50牛
C.拉开易拉罐的力约为2
000牛
D.蚂蚁搬动东西时的力约为6牛
【例2】用弹簧测力计测某力的大小,已知该力的大小约为6牛,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
A.量程10牛,分度值是0.2牛
B.量程5牛,分度值是0.1牛
C.量程30牛,分度值是3牛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例3】(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
和分度值。它的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大小是
牛,此时的读数是
牛。
知识点6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末端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说明:①标出力F的大小,不要忘记写上单位。②外力成一定角度时,用虚线辅助,表明角度大小。
【例1】(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例2】如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
)
 图(a)     图(b)
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以上因素均有关
【例3】“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例4】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同时推门时门不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与力的__
有关。
【例5】(苏州)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例6】一个旅行包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人用手去拉它,此力与水平面成30°角,大小为40牛。请画出此拉力的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2:如图所示是一种空气锤,它是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迅速推出,产生巨大压力,能将铁钉打入木板,甚至能将混凝土压碎。下列关于空气锤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被压缩时,受到力的作用,形状改变
B.压缩空气对钉子施加力时,钉子的形状改变
C.铁钉被打入木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混凝土能被压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将一片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4:如图所示,小强用双桨在水中划动游船,为了使船头向左转,他应采用下面什么方式划水(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5: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6: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
cm时,所受外力大小应是(
)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7.游泳时手向后划水的力和水向前推手的力,在力的三要素上(  )
A.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B.完全相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不同
8:如图甲所示,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为4牛,试作出该拉力的示意图。如图乙有一物块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一个大小为6牛、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试作出这个推力的示意图。如图丙,小球A固定在静止的支架上,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9.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厘米。
(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10.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如图甲、乙所示,用手指以较小的力F和较大的力F′分别从左边推钢片顶端;再按图丙所示从右边推钢片;最后如图丁所示,在钢片中下部用力推。观察前后几次钢片的形变情况。
(1)猜一猜:______图中的钢片弯曲程度最大,______图中的钢片弯曲程度最小。
(2)对比如图甲、乙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3)对比图甲、丙的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图甲、丁的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比较图所示两个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3.如图所示,选取甲、乙、丙、丁四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
B.L甲=L乙<L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丁<L乙=L丙
4.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5.(绍兴)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6.如图所示,磁铁使钢球的
发生了变化,证明两个物体不接触
(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磁铁能
(填“吸引”或“不吸引”)钢球,因为

7.如图1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
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2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如图2所示),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
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8.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的各力:
(1)用100牛水平向左方向的力拉小车;
(2)用大小为80牛方向与斜面方向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
(3)用60牛水平方向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墙上。
(1)     
 (2)     
(3)
9.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图和
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图和
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图和
图。
(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

相同,研究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
法。第2节
力的存在
知识点1
力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现象时就产生了力的作用。如人用手提起水桶、超载卡车压坏路面、磁铁吸引铁钉等都是力的作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称为力。力的作用必须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直接接触的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能发生力的作用的,力不会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1】(金华市婺城区期末)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例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知识点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如人将木条压弯;风使树枝弯曲等。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如骑自行车用力蹬踏板自行车会越来越快;水平抛出一石子由于重力作用石子会走一条曲线落回地面。
【例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时,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例2】(株洲)乒乓球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擦网球”,乒乓球擦网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C)
A.只改变了运动快慢
B.只改变了运动方向
C.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D.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例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可以利用气球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科学知识。
(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如图乙: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汽车撞在柱子上给柱子施加了力,同时汽车也受到柱子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受损。
说明: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②分清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
【例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几种情景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C)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例2】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例3】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顶足球时,球对头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一直受到头的作用力
C.足球被头顶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作用力
【例4】“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知识点4
弹力
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时,它对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形变。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也就越大。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例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B.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例2】一个人两手同时各用5牛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秤的两端的挂钩时,弹簧秤的读数是(B)
A.0
B.5牛
C.0牛
D.2.5牛
【例3】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例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牛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16厘米,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长度相同的8厘米。
(2)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A
知识点5
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处,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少测量的误差。(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例1】下列“关于一些物体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A.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牛
B.成年男子的握力为50牛
C.拉开易拉罐的力约为2
000牛
D.蚂蚁搬动东西时的力约为6牛
【例2】用弹簧测力计测某力的大小,已知该力的大小约为6牛,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A)
A.量程10牛,分度值是0.2牛
B.量程5牛,分度值是0.1牛
C.量程30牛,分度值是3牛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例3】(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调零,明确该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
它的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大小是0.2牛,此时的读数是2.4牛。
知识点6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末端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说明:①标出力F的大小,不要忘记写上单位。②外力成一定角度时,用虚线辅助,表明角度大小。
【例1】(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C)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例2】如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B)
 图(a)     图(b)
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以上因素均有关
【例3】“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B)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例4】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同时推门时门不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与力的__作用点有关。
【例5】(苏州)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例6】一个旅行包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人用手去拉它,此力与水平面成30°角,大小为40牛。请画出此拉力的力的示意图。
【课堂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2:如图所示是一种空气锤,它是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迅速推出,产生巨大压力,能将铁钉打入木板,甚至能将混凝土压碎。下列关于空气锤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空气被压缩时,受到力的作用,形状改变
B.压缩空气对钉子施加力时,钉子的形状改变
C.铁钉被打入木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混凝土能被压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将一片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够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 B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4:如图所示,小强用双桨在水中划动游船,为了使船头向左转,他应采用下面什么方式划水( C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5: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6: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
cm时,所受外力大小应是(D)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7.游泳时手向后划水的力和水向前推手的力,在力的三要素上( C )
A.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B.完全相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不同
8:如图甲所示,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为4牛,试作出该拉力的示意图。如图乙有一物块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一个大小为6牛、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试作出这个推力的示意图。如图丙,小球A固定在静止的支架上,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9.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厘米。
(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2
(2)6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4)0-6N
10.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如图甲、乙所示,用手指以较小的力F和较大的力F′分别从左边推钢片顶端;再按图丙所示从右边推钢片;最后如图丁所示,在钢片中下部用力推。观察前后几次钢片的形变情况。
(1)猜一猜:______图中的钢片弯曲程度最大,______图中的钢片弯曲程度最小。
(2)对比如图甲、乙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3)对比图甲、丙的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图甲、丁的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

(2)力的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4)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课后练习】
1.比较图所示两个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D)
A.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D)
3.如图所示,选取甲、乙、丙、丁四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C )
A.L甲=L乙>L丙=L丁
B.L甲=L乙<L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丁<L乙=L丙
4.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5.(绍兴)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6.如图所示,磁铁使钢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证明两个物体不接触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磁铁能吸引(填“吸引”或“不吸引”)钢球,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如图1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
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2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如图2所示),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
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答案】200
200
8.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的各力:
(1)用100牛水平向左方向的力拉小车;
(2)用大小为80牛方向与斜面方向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
(3)用60牛水平方向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墙上。
(1)     
 (2)     
(3)
9.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a图和b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a图和c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图和d图。
(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大小和作用点相同,研究力的效果与方向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