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2、分析:我国民居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我国地方的饮食特色,说明自然和人文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我国服饰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知道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做世界遗产的传承者。 (3)了解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说明我国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到文明旅游。 2、分析 :通过图片,说明建筑特点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在不同的地形、气候等条件下,各地传统的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等各具特色。 三、教材问题诊断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积淀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无明,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课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论证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密切关系,要学生学会遵循自然规律,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自学精讲(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知识记忆)——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㈠课前回顾:(1—2分钟)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主要铁路枢纽有哪些?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 ㈡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知道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做世界遗产的传承者。 (3)了解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说明我国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到文明旅游。 ㈢自学精讲(25分钟) 问题: 1、自然环境对服饰、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等文化各有什么影响? 2、目前我国都有哪些地理事物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3、地方文化是如何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归纳分析的能力。 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问题:1、自然环境对地方服饰的影响:在冬季,北方地区人们的服饰厚实、保暖,而在海南岛人们的服饰轻便、单薄;丝绸产于南方,也适合夏季炎热的气候。 自然环境对地方饮食的影响 :南方湿润地区水田广布,盛产稻谷,所以南方人喜吃米食;北方气候干旱,盛产小麦,所以南方人喜吃面食;西北地区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所以西北地区的特色食品多以肉、奶为原料,如羊肉串、羊奶酒等。 自然环境对地方民居的影响:(南方民居与北方民居的比较) 民居 特点 南方民居 北方民居 屋顶 ?斜顶 ?平顶 墙体 ?薄 ?厚 窗户 ?大 ?小 功能 ?通风、散热 ?御寒 2、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例如八达岭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布达拉宫等等。 3、富有魅力的地方文化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全国主要旅游景区都力求体现当地文化的特点。 ㈥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学生对“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让学生逐一整理归纳。 师生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同步练习。 (五)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