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五年级(下) 第三单元 绘制动画对象 第一节 绘制几何图形对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制作几何图形对象》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flash工具箱的基本认识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使用工具箱来绘制动画对象。同时,本课也是后续制作逐帧动画、形状渐变动画的重要基础。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答疑和纪律管理。这样做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有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箭头工具的用法,掌握矩形工具、椭圆工具、颜料桶工具的用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flash工具箱中几种常用工具的用法和操作。 难点: 1、明确笔触色与填充色的概念,掌握设置笔触色与填充色的方法。 2、正确处理“灯箱图形”与“圆形信号灯图形”之间的位置重叠关系。 五、教法阐述 1、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教师已经做好的动画对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2、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学生边听边动手。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六、说学法 兴趣激发——接受任务——尝试操作——综合运用 七、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计算机机房; 软件要求: 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 Macromedia Flash 8.0 ; 自制课件及动画; 八、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三)实践操作,学以致用 (四)展示评价,共同进步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提出:这样的动画对象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幅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绘制灯杆和灯箱支架 任务二:绘制灯箱 任务三:三个圆形信号灯的绘制 通过完成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基本掌握了几种常用绘图工具的用法和操作,我通过步步为营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三)实践操作,学以致用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展示评价,共同进步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思想。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九、设计理念 1、精讲多练的原则; 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4、学科的整合。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 任务一:绘制灯杆和灯箱支架 任务二:绘制灯箱 任务三:三个圆形信号灯的绘制 十、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绘制动画对象 第一课 制作几何图形对象 红绿灯的绘制 任务一:绘制灯杆和灯箱支架 任务二:绘制灯箱 任务三:三个圆形信号灯的绘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