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化学变化与实验基础操作 寒假复习讲义 2021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机构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物理化学变化与实验基础操作 寒假复习讲义 2021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机构用)

资源简介

时间和时段
2021年







授课题目
物理化学变化与实验基础操作


第(
)次课
专题一: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补充:不常见的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活性炭吸附异味、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制作碘酒、钻木取火。
不常见化学变化:用酒精杀菌消毒、铝箔发暗、葡萄酿酒、鸡蛋煮熟。
规律与小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三态之间的转化(关键词:汽化、液化、升化、凝固、凝华、熔化),
木材制成桌椅(单纯的形状改变)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蜡烛燃烧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题型一: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以下叙述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B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了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人体吸收氨基酸后,结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C】
题型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C】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题型一:
(1)氢气的可燃性属于物质的
性质。
(2)铝的导电性属于物质的
性质。
(3)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属于物质的
性质。
(4)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物质的
性质。
(5)火上烧油体现了物质的
性质。????????
(6)百炼成钢体现了物质的
性质。???????
??
(7)玉不琢、不成器体现了物质的
性质。????????
?
(8)死灰复燃体现了物质的
性质。
规律与小结: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专题二:实验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1、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一横二放三慢),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一斜二送三直立)
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以免打破容器)
(5)、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筒:视线要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且不进入。
(6)、浓酸,浓碱的使用: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烧碱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物质的加热
(1)、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两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2)、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取少量水于试管中放在试管架上;

点燃酒精灯;

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
注意:
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
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
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3、物质的称量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用托盘天平称量2g食盐
(1)调节天平平衡,并在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2)用镊子将游码调至2g;
(3)取少量食盐向左盘添加至天平平衡。
注意:
1、在两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如果是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防止药品污染和损坏托盘。
2、称量物必须放在左盘,因为游码的质量是加在右盘的。(即左物右码)
3、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
(1)取25mL的量筒;(2)向其中倒水至接近20mL(取用液体的方法同㈠中1);
(3)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水至恰好20mL。
4、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5、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否则会影响刻度的准确性。
总结:实验装置所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小剂量的反应和加热装置,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取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加热时需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液体时,向上倾斜45°(增大受热面积)。
2、蒸发皿:蒸发操作中使用,一定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有晶体溅出。
3、燃烧匙: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使用,当实验时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放慢了会导致最终测得的结果偏大。
4、烧杯:大剂量的反应、加热和溶解装置。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5、锥形瓶:固液不加热型的反应装置。(吸滤瓶)
6、酒精灯:点燃时用火柴点燃,熄灭时用灯帽熄灭。
7、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物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当砝码物品放反了,砝码的质量=物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总结:左边的质量=右边的质量+游码的示数,相差两倍游码的示数。
8、量筒:要平放,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当俯视时(向下看),液面在刻度线以下;当仰视时(向上看),液面在刻度线以上。注意:量筒只能作为量取容积的装置,不能作为反应或加热装置,所以浓硫酸加入到水中稀释,如果所选装置为量筒依旧错误。
9、铁架台:过滤、蒸发和加热操作时的固定装置。过滤时需用到铁圈固定漏斗,蒸发时需用到铁圈固定蒸发皿,加热时用到铁夹固定试管。
10、试管架:当使用完试管需要洗涤,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
11、长颈漏斗:作为反应装置制取气体时,需要浸入到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可以随制随取。
13、广口瓶:盛放固体。细口瓶:盛放液体。集气瓶:短时间收集盛放气体。
14、水槽:排水法所用装置。
15、胶头滴管:使用时应垂直悬空,不能进入到装置中。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
16、玻璃棒:①溶解时搅拌,作用为加速溶解。②过滤时引流,作用为防止液滴溅出。③蒸发时搅拌,作用是使受热均匀。
17、过滤装置:
过滤装置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综合题型精讲
1、看图回答问题:
(1)下列实验操作图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指出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B、C
污染试剂、污染胶头滴管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继续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为(

A.
大于15
mL
B.
小于5
mL
C.
等于5
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
mL
【B】
3.写出下列各个仪器的名称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
铁架台、锥形漏斗、分液漏斗、量筒
4.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的是()
A
B
C
D
【D】
【D】
【A】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水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A】
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到单质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AD】
学生到校
家长签字及意见
请家长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有问题,务必及时与学管师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