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分子的运动、概念及原子结构 寒假复习讲义 2021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机构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水分子的运动、概念及原子结构 寒假复习讲义 2021届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机构用)

资源简介

时间和时段
2021年







本节内容
授课题目
水分子的运动、概念及原子结构


第(
)次课
专题一:水分子的运动
1、实验室净水(过滤)
①装置:铁架台,铁圈,玻璃棒,烧杯,漏斗
②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2、工业净水
自由沉降→过滤→吸附(明矾)→氯气杀菌→煮沸
前三者为物理变化,第四个为化学变化。
3、硬水和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区分:用肥皂水
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水是硬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家庭:煮沸
实验室:蒸馏
工业上:离子交换
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就是水和油本来相溶,通过加入洗洁精或表面活性剂使油被分散成小液滴溶解在水中形成浊液的过程本身。所以本质是水溶解了油,而与洗洁精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说洗洁精溶解了油污。
专题二:重点概念汇总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所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宏观:关键词为物质、质量和元素
微观:关键词为分子、原子与个数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的不带电微粒。(仅限初中,高中有单原子分子,但是中考不涉及)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产物一定都是氧化物,但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仅限初中,高中课本会修正)
四大反应:
定义特点注意点化合反应
A+B=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包含了反应物的所有元素,且为化合物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A=B+C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所以包含了生成物的所有元素,且为化合物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是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AB+CD=AD+CB两种化合物通过阴阳离子交换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注意除铁锈和Fe的置换反应的产物的区别)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反例为金属氧化物与酸或者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范围为①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②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至少一种。置换反应
A+BC=AC+B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单质和一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单化变单化一定是单化变单化,至于学没学过这种物质无所谓,符合定义即可。要注意运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专题三:分子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分子的基本知识
1、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我们身边的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汞(HgO)等。
2、分子的性质(考试中注意有的性质和现象不是对应的)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②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O2与O3、液态水和冰)。
3、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子的分层排布
(3)方块图的分析
总结:
(1)三个决定于
原子的质量决定于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质子数
(2)同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并且化学性质相似,由非金属元素向金属元素过渡。
(3)同周期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并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加1,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稳定形态时,此时的微粒整体(带电的原子)。
综合题型精讲
1.如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3
B.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
2.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CD】
3.如图是钠元素、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
C.钠元素与氧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
4.下图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元素的中子数为9
B.氟元素与钙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图A和图B的化学性质相似
D.
图C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5、化学用语可准确、规范的表示微观粒子、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填写下列空格:
(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
8
1
+11
)
由此可以看出钠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1、失
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
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3、CH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
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字母,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

(4)表示阳离子的有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4;2;得到;BD;C;ACE;B
学生到校
家长签字及意见
请家长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有问题,务必及时与学管师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