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重点)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难点)【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基础,学生是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后,来学习它们的作用,有了一定的铺垫,因此,学起来会比较轻松,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因此,要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要改变教学策略,通过一些视频或资料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讲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先讲了作为分解者如何参与物质循环,接着讲了它的有害的一面,如何使人和动植物患病,这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地方,要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来介绍,最后再来介绍共生,这三者内容都是环环相扣,都有图片来介绍,便于理解。【课前准备】: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设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导入:(约3分钟)学生阅读课本79页“想一想,议一议”,后老师提问: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后让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节内容。(二)自学:(约8分钟)老师检查学生自学后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学生看书(预习案前一天已经发放,当堂检查并订正答案)预习案如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预习案请同学们课前自学完成以下内容。【学法指导】:请你根据课本上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内容,用红笔标注疑难和重点;用准确语言完成【自学】部分内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Ⅰ)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作为参与物质循环的.(Ⅱ)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营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2.举例:(1)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2)人的手藓和足癣是由引起的。(3)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感染引起的。(Ⅲ)与动植物共生1.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的现象.2.举例:(1)地衣是真菌与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真菌可以供给藻类和。(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3)菌类与植物共生。例如,在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在人体的肠道中也有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三)互学:(约1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部分内容后,进行讨论并完成以下讨论题: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四)展示(约5分钟)每组随机抽取1-2名同学展示互学结果到黑板上,其他同学浏览P83STS《以菌治虫》,老师对展示结果进行点评。(五)播放教学视频《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约8分钟)(六)总结与拓展(用时约5分钟)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七)当堂检测用ppt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八)布置课后作业:题案5.4.4五、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为1课时内容,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信息量丰富,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上好这节课的前提。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而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正好适合自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播放了人民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配套教学视频,这样效果较明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上,老师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多看多练,老师要少讲。在课堂上,应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提问,多让他们到黑板前去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这样做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胆量。用这节课让他们做小老师,学生教学生,老师只做补充,其他的学生会更喜欢去听,去学,是符合当前课改精神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做尝试和探索,多做拓展和延伸,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学的轻松,又能有所收获,以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