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5156001212850000 配制溶液 一、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3)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变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4)溶液的稀释、浓缩:①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②浓缩: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两者混合 2、溶液的配制 (1)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存放。 (2)浓缩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氯化钠、量筒(10 mL、50 mL)、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 A.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质量为: ②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③ 用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 里 ④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⑤装瓶 把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贴有 和 标签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放到指定地点 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B.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稀释问题) ①计算 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水的质量为: ②量取 用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 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装瓶 同前 方法总结:溶液配制中误差分析原因归纳 原因 误差 药品 仪器使用 计算 天平 量筒 烧杯 结果 偏高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②右盘放了纸片左盘未放纸片 ①量水时俯视读数;②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溅出 计算失误 结果 偏低 ①固体药品中含水分;②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③固体药品转移时损失(洒落烧杯外面或沾在白纸上面)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②称量前游码不在零点;③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使用游码);④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 量水时仰视读数 烧杯内壁有水 计算失误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白色溶液 B.是水 C.是不饱和溶液 D.是饱和溶液 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4、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B.?B????C.?C????D.?D 5、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6、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7、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则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酸钾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2)对(1)中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该过程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硝酸钾 (3)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克硝酸钾、18克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克水中。若要降低温度硝酸钾就开始析出,而氯化钠始终不能析出,则温度T(℃)的变化范围是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互不影响)。 8、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 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9、如图是小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已知B中天平最小砝码为5g,在操作时食盐放于右盘,砝码放于左盘,则称得食盐实际质量为 g,所幸后期发现操作错误,立刻更正。 (2)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E.?读数时,视线在游码偏右侧进行读数 (4)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2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克,向其中加入 克水可配得5%的氯化钠溶液。 4790440812800010、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填字母)。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3)t2℃时,若要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选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11、要使一定量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30℃;②降低温度至10℃;③加2克硝酸钾;④加入2克水; ⑤蒸发掉2克水,再恢复到20℃;⑥加入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克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②④???D.?全部 12、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6g食盐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D.?加入20%的食盐溶液30g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4、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7622507620A.图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D.30 ℃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5、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40%),另一瓶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 ℃时蒸发少量水 16、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D.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其他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100 g取出50 g,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NaCl的溶解度是36 g,是指在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 g NaCl 1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545330144145A.t1 ℃时,A的饱和溶液100 g中含有溶质30 g B.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 ℃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 19、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20、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掉到烧杯外,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1、实验室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 (1)玻璃棒a在④中所起的作用是 。 (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 g。 (3)该同学如果操作正确,则需要用水的体积是 mL。(水的密度为1.0g/cm3) (4)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搅拌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B.量取水的体积时,如图2所示操作 C.所用的托盘天平游码生锈了???D.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2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写出硝酸钾和氯化钠具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 (2)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 计算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3、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 (1)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多少克? (2)现有39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则:漂洗中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方法指导 A. 计算 3g 47g 称量 量取 50 烧杯 溶解 溶液名称 溶质质量分数 B. 50g 50g 50g 玻璃棒 夯实基础 A 2、D 3、D 4、C 5、D 6、D (1)冷却热饱和溶液(2)A,D(3)70℃-20℃ (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1)2.5;(2)C;(3)BE;(4)40;80. (1)D (2)4Og (3)乙 能力提升 C 12、C 13、C 14、C 15、A 16、B 17、A B 19、A 20、B (1)搅拌,加快溶解速(2)5.8(3)52.2(4)B,D (1)20℃-30℃(2)185.5g(3)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36g/(100g+36g)×100%=26.5% (1)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x克,x=100克×1%=1克,答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1克; (2)设漂洗中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A%= ×100%=0.025% 答:漂洗中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