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1 运动 微专题1-1 特殊方法测长度 知识·解读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化曲为直法(如利用滚轮法测量操场跑道长、利用软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等量代换法(如利用平移法、辅助工具法测量环形物体、圆柱体的直径)。 方法一 累积法 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初中物理中,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一枚邮票的质量、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等都需要使用这种方法。积累法是一种科学计数的好方法,它好用,好算,还简单! 方法二 化曲为直法(滚轮法) 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例如不易拉长的软线、硬币、滚轮。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方法三 等量代换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典例·解读 类型一:累积法 例1、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例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 例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填“A”或“B”)。 A. B. 类型二:化曲为直法(滚轮法) 例4、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例5、为了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距离,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地将白线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重合,用笔在白线上北京处标个记号A、上海处标个记号B,把线拉直,用________量出白线上________间的距离即要测的长度。 例6、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他们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然后让轮子沿着操场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为n,则操场的周长l=________。 类型三:等量代换法 例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类型四:其他方法 例8、给你同样的三块长方体的砖,要求用一把刻度尺测出砖内部斜对角线的长度。画图说明(不允许破坏实心砖,不能计算)。 类型五:误差与错误辨析 例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周长 B.在圆柱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处颜色之间的距离,即圆柱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橡皮筋的长度即圆柱的周长 2、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的直径,下图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3、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人认真,设备精良,误差和错误都能够完全消除 B、误差和错误都能减少,但不能避免 C、错误是由于人造成的,而误差是由于设备造成的,与人无关 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 B、3.3m C、4.8m D、5.5m 6、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二、填空题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 2、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竹竿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__。 3、某同学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 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 cm。经查资料知,长江实际长度为6 300 km.则此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为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假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n; 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 5、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一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微专题1-1 特殊方法测长度 例1.5.15;二 点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L=15.15 cm-10.00 cm=5.15 cm;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量的误差越小。 例2.1.85 点拨:图中4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 cm,每枚硬币的直径D=7.40 cm/4=1.85 cm。 例3.(1)1.54 (2)B 点拨:长度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因为纸带环绕了n圈,(D2-D1)是2n层纸带的总厚度。 例4.D 点拨:橡皮筋受力会伸长,不受力又会恢复原长,导致测得的圆柱体周长不准确。 例5.刻度尺;AB 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化曲为直法。 例6.cn 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滚轮法。 例7.C 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等量代换法。例8、【答案】见解析 【解析】取三块砖,按下图排好,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即为长方体对角线的长度。用刻度尺测出AB两点间的长度即为砖内对角线的长度。 【点评】有些特殊形状的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例9、【答案】D 【解析】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D、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符合题意。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B 6、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那么在30℃时,只有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1 1.10~1.12均可 2、5.00cm 0.17 cm 3、1∶107 695 km 4、(1) a、d a.测得书内页的厚度,记录为L;d.用2L/n表示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 (2) bacd 8、(1)解: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答案不唯一) (2)解:教学楼的长度为s=0.5 m×84=42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