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社会思品模拟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社会思品模拟检测

资源简介

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九年级社会·思品参考答案
出卷人:鲍华浩 审核人:初三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A C D C C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C A C A D B B
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长安(1分)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写出其中的一点即给1分)
(2)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每点1分,共3分)
(3)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每点1分,共3分)
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其它酌情给分)
(2)“两弹一星”;(1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命运等。(3分,每点1分)
(3)结合学生实际,写出具体的实践言行。(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形势严峻。(4分)
(2)①宣传发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②依靠科技,节约能源;③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分)(3)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4.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分封制(2分)(2)贞观之治(1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从不同角度写出两点即给2分,共2分)
(3)改革开放(2分)(只写改革或对外开放给1分)(4)言之有理即可
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2分)
(2)因地制宜,优势互补(1分)“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东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扭转因大量用煤炭导致的空气污染,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对西部地区:促进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4分)
(3)反映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1分)
(4)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2分)
6.(10分)阅读下列网络信息,回答问题。
(1)①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②城镇人口的比重在增大(或城市化水平在提高)。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④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4分)(2)图3反映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图4反映出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4分)
外来人口: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如:缓解了我省劳动力资源不足;扩大了消费等);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交通拥挤、环境问题等)。人口老龄化:会加大就业压力、养老保障需求;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等问题。(若两种都答,则按答题顺序中的第一种给分。)(2分)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九年级社会·思品答题卷
出卷人:鲍华浩 审核人:初三备课组
考生须知: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请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1.(1)途经楼兰商路的东方起点是哪一城市?(1分)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3分)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3分)
2.(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3.(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
(2)材料二的做法对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哪些启示?(4分)
(3)可见我国应该坚持哪两大战略?(2分)
4.(1)在秦王政设乌伤县前,义乌实行的是什么行政管理制度?(2分)
(2)唐武德七年(624年)设“义乌县”,三年后的义乌人迎来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治世”,这一“治世”的名称是什么?(1分)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3)义乌撤县设市时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什么?(2分)
(4)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举例说明这个“时代”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3分)
5.(1)A所表示的____ ___自治区。B表示的_____ __。(2分)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1分)对东部和西部的发展有何意义?(4分)
(3)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表明我国资源存在什么问题?(1分)
(4)为缓解材料中体现的这一资源问题,我国还实施哪些重大工程?(2分,至少两个)
6.(1)填出信息一表中空缺的内容。(4分)
① ②
③ ④
(2)图3、图4分别反映出目前我省人口的特点是什么?(4分)请你任选一个特点,就其带来的影响发布一条微博。(2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班级 学号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双向细目表
考试年级:九年级 考试科目:历史与社会与思想品德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老师:鲍华浩
题型 题号 分值 知识点(考点) A B C 难度 试题来源 备 注
识记 理解 应用
选择题 1 2 时政教育 √ 引用
2 2 时政教育 √ 引用
3 2 19.知道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争霸和百家争鸣 √ 改编
4 2 17.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 √ 原创
5 2 20.概述秦朝一统、西汉实现新的大一统及唐朝贞观之治等重要史实 √ 引用
6 2 18.知道近代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 √ 改编
7 2 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15.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及作用 √ 引用
8 2 21.比较英国和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概况 √ 引用
9 2 35.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 引用
10 2 36.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 引用
11 2 41.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 引用
12 2 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 引用
13 2 38.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改编
14 2 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改编
15 2 20.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改编
16 2 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改编
17 2 10.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改编
18 2 45.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 引用
19 2 4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 原创
20 2 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 原创
非选择题 1-1 4 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 引用
1-2 3 44.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 引用
1-3 3 44.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 引用
2-1 4 29.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 引用
2-2 4 35.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 引用
2-3 2 20.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引用
3-1 4 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原创
3-2 4 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 原创
3-3 2 44.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 √ 原创
4-1 2 19.知道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争霸和百家争鸣 √ 改编
4-2 3 20.概述秦朝一统、西汉实现新的大一统及唐朝贞观之治等重要史实 √ 改编
4-3 2 36.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 原创
4-4 3 27.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 原创
5-1 2 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 改编
5-2 4 10.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 改编
5-3 1 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改编
5-4 2 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 原创
6-1 4 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原创
6-2 6 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 原创大桥镇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九年级社会·思品试题卷
出卷人:鲍华浩 审核人:初三社会备课组
考生须知: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请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不得分。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
A.天河一号 B.嫦娥一号 C.天宫一号 D.风云一号
2.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A.100 B.90 C.80 D.70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4.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发明造纸术 ②制成指南针 ③推广棉纺技术 ④始用铁农具
A.①③ D.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6.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 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 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 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7.下列汉、元、明、清时期的史实或措施,对中外交流起促进作用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北伐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有人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藏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C.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一立国之本 D.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1.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在1972年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2. 浙江省拥有广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居全国第一,近海渔场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蕴藏量居全国前列。这表明我省( )
①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②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资源开发应从陆地走向海洋         ④开发海洋是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2010年11月朝韩双方在延平岛发生炮战,之后不久,美韩在黄海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这主要说明( )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B.综合国力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D.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4.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两类。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②固体废弃物排放 ③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业废水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近五年来,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农村义务教育以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③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及对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④受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1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宣传标语完整地阐明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容的是( )
A.生活质量要提高,控制人口很重要
B.优生优育民族旺,提高素质国家强
C.控人口数量利国惠民,提人口质量强国富家
D.抓经济不忘晚婚晚育,庆丰收应有人均观念
17.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水乡嘉兴和位于东海之滨的海岛舟山,有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两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举措有( )
①嘉兴利用平原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②舟山开发渔家乐,嘉兴发展水乡游
③舟山利用海岛优势,开发海洋能源 ④两地都把远洋捕捞业作为支柱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嘉兴等城市街头,人们可以看到跨国连锁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沃尔玛超市人头攒动,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一体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19.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正在实践并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选项是(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均贫富,等贵贱 C.人生而平等 D.按需分配
20.地方财政把重点都放在民生的支出上。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你认为最关键的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坚持改革开放
试 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2001年1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材料二: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2001年1月18日《华声报》
(1)途经楼兰商路的东方起点是哪一城市?(1分)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3分)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3分)
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二: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希望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表格: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它国家的倍数 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欧盟 目前全国水力侵蚀,沙化面积广大,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
46% 80% 3.3倍 9倍 5.5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材料二:平湖景兴纸业是全国造纸、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通过每月的职工培训会,黑板报、“景兴报”等载体介绍各种节能知识。还与浙江大学和海天测控等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引进变频调控技术.使耗电量下降20%以上。利用沼气发电,发电尾气生产蒸汽,用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对造纸污泥催化改良后用于生产纱管原纸,从而成为造纸行业“绿色革命”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
(2)材料二的做法对解决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哪些启示?(4分)
(3)可见我国应该坚持哪两大战略?(2分)
4.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目前实有人口180多万,以汉族为主,有回、苗、壮等23个少数民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乌伤县,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于乌伤置稠州,六年分设乌孝.华川两县,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两县称义乌县。1988年5月撤县设市。
(1)在秦王政设乌伤县前,义乌实行的是什么行政管理制度?(2分)
(2)唐武德七年(624年)设“义乌县”,三年后的义乌人迎来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治世”,这一“治世”的名称是什么?(1分)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3)义乌撤县设市时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什么?(2分)
(4)请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举例说明这个“时代”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3分)
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却缺乏资源。为此,国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工程就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长途管线输送到东部地区。目前,西气东输工程部分已投入运行,2004年东部的居民已经用上了来自西部的天然气。综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___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_______。(2分)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1分)对东部和西部的发展有何意义?(4分)
(3)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表明我国资源存在什么问题?(1分)
(4)为缓解材料中体现的这一资源问题,我国还实施哪些重大工程?(2分,至少两个)
6.(10分)网络已成为人们查阅资料、对话交流的重要渠道。阅读下列网络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我国近三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及反映的人口发展状况和措施表
全国人口普查 总人口(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 文盲率(%) 每10万人中大学生人数(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四次(1990年) 113368 1.48 15.88 1422 26.23
第五次(2000年) 126583 1.07 6.72 3611 36.09
第六次(2010年) 133972 0.57 4.08 8930 49.68
人口的发展状况 人口总数不断增长, ① 。 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素质在提升。 ②
采取的有效措施 ③ ④ 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等。
注:表中数据为大陆人口,其中的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信息二:图3为浙江省近三次人口普查省外人口流入情况;图4为浙江省近三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1)填出信息一表中空缺的内容。(4分)
(2)图3、图4分别反映出目前我省人口的特点是什么?(4分)请你任选一个特点,就其带来的影响发布一条微博。(2分)
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图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图3:省外人口流入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