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十一讲 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污染与保护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氧循环 391382223717300大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消耗氧气和产生氧气的途径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途径 49530095250605790095249495300952504953009525000 180022510668000180022510668033909001066800284797559055 植物呼吸作用 CO2 1800225895350016287758001004324350127635037814259906026289008953589535070485光合作用 有机物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CO2 295275012954000295275012954000467677512954004076700129540 微生物的分解 CO2 28479751314450017716507429500 动植物的残体 2990850857250053340001428750477202595250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关系 氧循环和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街 3 温室效应 概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原因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CO2,水蒸气(H2O)、臭氧(O3)、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氯氟烃、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 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升温的影响最大,因此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1 空气污染 定义: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主要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空气污染物 目前注意到的有100多种。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及污染源 空气污染物 污染源 气体类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xOy) 一氧化碳(CO) 化石燃料的燃烧; 工厂的废气; 汽车排放的尾气。 固体类 可吸入颗粒物 地面扬尘; 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 危害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刺激而引起疾病。 空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 2 空气污染的防治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 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 (3)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3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并分成六个级别。指数越大, 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4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261270722955300酸雨 定义: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危害:危害健康;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 臭氧空洞 臭氧(O3):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是一种蓝色的、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 形成过程: 臭氧层:离地面22 -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的大气层。 高空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到保护的作用。 臭氧空洞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正遭到破坏,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下降,相继出现了臭氧薄层,俗称臭氧空洞。 巩固提升 1.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标语“环境保护你我他,蓝天碧水伴大家。”描述大气和水与环境的关系。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 ????????????????????????????D.?二氧化碳 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 C.?食物为草食动物提供含碳元素的物质 D.?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 A.?二氧化碳?????????????????????????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 4.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下列过程与碳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动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汽车燃烧汽油产生二氧化碳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属于空气污染物 6.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 (1)碳循环指的是________(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________实现。 7、.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图中乙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选填“动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8.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区监测到雨水平均pH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台州 丽水 金华 杭州 嘉兴 东阳 湖州 2016年雨水年均pH 4.47 4.8 4.54 6.37 4.86 4.83 4.58 (1)上表列举的7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________;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 ②CO2 ③SO2 ④NO2 (2)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推广清洁能源 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 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 ④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⑤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⑥把工厂烟囱造高 答案解析 1、【解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PM2.5都属于大气污染物,只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A、 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氧气,故说法正确。 C、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是一类有机物,含有碳元素,所以食物为草食动物提供含碳元素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D、 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实际上就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3、【解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都属于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汽车燃烧汽油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但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指的是植物的叶孔打开,水分到空气中,所以与碳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解答】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它自己不能燃烧,只能支持燃烧,故A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误; D.?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1)碳循环的过程是元素的循环过程; (2)植物和动物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C元素;(2)呼吸作用。 7、【解答】(1)丙通过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2)乙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乙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 8、【解答】(1)杭州的雨水的pH是6.37,大于5.6,没有受到酸雨污染.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故答案为:杭州;③④; (2)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能减少酸雨的产生,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 故答案为: ⑤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