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八讲 空气与氧气、氧化和燃烧 3-1 空气与氧气 1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即为减少氧气的体积。 2799715325755点燃 0点燃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2800350141605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 3657600187325稀有气体0.93% 0稀有气体0.93% 1057275189230-1143005588000 3095625161925030956251638300 365760092075二氧化碳0.04% 0二氧化碳0.04% 3095625381000 36576006350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0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0956251492250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 2 空气的利用 1952625226695000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成分: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稀有气体做保护器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 3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不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183℃时,液化成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项目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现象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751839152400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注意事项 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 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氯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项目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现象 铁丝只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 文字表达 810895161925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意事项 铁丝不能生锈 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下端系火柴引燃; 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 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融化物炸裂瓶底。 4 氧化物 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如氧气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并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又如诱氯酸钾、高锰酸钾等虽然都含有氧元素,但都含三种元素,因此也不是氧化物。 5 氧气的制取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45573953619500913765146050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809625215900加热 00加热 656590149225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因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发收集, 装置如图中的,又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 大,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如图。 验满及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 检验方法 3784608572500将一片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3714758255000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1962150152400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3143257937500 工业制法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根据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来制取氧气。 过程(该过程称为物理变化) 3143254445000 6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酶。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说明 “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含义,不只包含“加快”。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量。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改变反应速率,二不变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氧气性质的探究 木炭的燃烧 2762255080000 221900723780800 铝箔的燃烧 205644811144200 7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比较 3-2 氧化和燃烧 1 氧化反应 (1) 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2) 注意氧化反应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氧化合物里的氧元素,所以不能把氧说成氧气。 (3) 分类 缓慢氧化: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党的氧化反应。如 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铜和铁等金属表面生锈。 剧烈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如物质的燃烧等. 4884739153987002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刷烈的氧化反应s (2)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着火点: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自燃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不经点火,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爆炸 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3 灭火与火灾自救 灭火的原理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例如: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等。 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例如: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857501905000 火灾自救的几种方法 发生火灾时,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 楼内失火时,要关好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 发现因电造成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4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 放出热量的反应: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 吸收热量的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Ba(OH)2与NHCI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给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用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 不同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大小是不同的。 (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通常表现为热、光、电等。 巩固提升 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打119火警电话求救 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④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集气瓶在收集氧气前要装满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C.?本实验不需要加热???????????????????????????? ??????????????D.?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倒置于桌面上 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6、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 (1)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气体a在电源的 _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7、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现提供下列装置: (1)如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8.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实验装置。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立刻拔掉插头,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 资料: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结合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对图乙中AB段与CD段气压上升原因做出简要说明。 9、.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人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人而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气。 (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鼓人大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3)爆炸的条件是:________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答案解析: 1、【解答】在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大约占1%,因此R代表的是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2、【解答】①火警求救电话号码为119,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打119求助; 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气体或烟尘,可保护人身安全; ③ 烟雾和有毒气体能随热气流上升,蹲下或甸甸前进能防止吸入烟雾; ④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空气对流,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会更旺,不可采取;故选:C 3、【解答】A.本实验为制取气体的实验,因此实验开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集气瓶在收集氧气前要装满水,然后倒置在水槽中,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才会纯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本实验不需要加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正放于桌面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4、【解答】如果要收集指定体积分数的气体,使用排空气法很难做到,只能使用排水法。因为空气占总体积的1/4,那么氧气应该占集气瓶总体积的3/4。因为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内要装满3/4的水,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5、【解答】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符合题意; C、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不符合题意; D、 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解答】(1)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集气瓶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气体a的体积大于b,因此a为氢气,那么与a相连的应该是在电源的负极。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冷却到室温。 正确顺序是②③④。 7、【解答】(1)如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因为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即选B;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只有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才是纯净的,所以这时开始收集气体。 8、【解答】 AB段: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温升高使气压变大。同时瓶内氧气被消耗,气体质量减少使气压变小。但气温对对气压的影响大于气体质量对气压的影响,所以气压升高; CD段:C点时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容器内,水填充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所以气压升高。 9、【解答】(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实验将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会引起爆炸; (2)鼓入的大量空气正好对着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条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爆炸需要遇明火和在密闭的空间内,从这两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发生:严禁烟火、开窗通风。 故答案为:(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3)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严禁烟火;开窗通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