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4363587630第十一课时 物态变化与内能 第十一课时 物态变化与内能 -311785-28575 -5461039370知识点一 温度 知识点一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 3、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造的。 -4508593345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 421005081915六种物态变化219265546355固 固 2514600990601410970990602494280014859000194310099060( )_____ ( )_____ 10287000凝固放热 凝固放热 297180099060( ) ( ) 160020099060熔化吸热 熔化吸热 1828800144780( ) ( ) 3086735135255气 气 1238250114300液 液 183832599060( ) ( ) 1562100131445160020041275 1257300198120295275154305熔化(凝固) 熔化(凝固) 熔化与凝固 1.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不变_____; 非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升高(降低)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____沸点____,②能够持续吸热。 225742599060只有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凝固点 只有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凝固点 209550038100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59435179705时间(min) 0 温度(℃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0 温度(℃ ) 时间(min) 0 温度(℃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0 温度(℃ ) 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 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的__内部__和___表面__ 汽化程度 ___缓慢___ 1590675241300剧烈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吸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不变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加压___。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霜;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 五、补充 1、雾、白气:小液滴,是液态 2、白烟:固态小颗粒,是固态 题型一 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必考题型) -5524519050例1 例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552450练习 练习 1.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 B.湿裤子 C.冬天窗玻璃上 D.钢水浇铸得 出“白气” 晾干 有冰花 到钢件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4.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题型二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4572020955例2 例2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241808017907049403011430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457205715练习 练习 1.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010150219075 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把0℃的冰水混合物放在密闭的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水凝固从而使冰增多 B.冰与水都不会增多 C.由于冰熔化从而使水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题型三 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4572019050练习 练习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根据据实验记录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达到沸点,持续续吸热,温度 。 60960032385 -4508573660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概念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注意:凡是用肉眼能看得见的物体都不是分子 -4572059055练习 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C.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2、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 (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619544450练习 练习 中午,小明刚拿出粽子,周围的人就闻到了香味,这是 现象;吃过粽子后,小明发现手黏黏的,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 (选填“引力”或“斥力”)。? -54610228600知识点四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四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667045085练习 练习 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546105080知识点五 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五 物体的内能 内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能量的单位都可以用“J”表示) 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状态、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5524543815练习 练习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体积大的物体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大 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解析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种类和状态等因素有关,内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仅由某一个因素的大小无法判断物体内能的大小。如质量大的物体内能 不一定大,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大。 -4508541275知识点六 改变内能的方式 知识点六 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以内能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理解: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要点精析: (1)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2)规律: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2、做功: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叫做功(内能的转化)。 要点精析: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要点精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具有” -4572028575例3 例3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45720184150练习 练习 A.擦燃火柴 B.炭火烤肉 C.用热水袋取暖 D.用冷毛巾降温 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 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D.钻木取火 2.“端午深情,粽叶飘香”,其中“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煮粽子时是通过 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 易错题型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必考题型) 考点总结 一般地,物体温度改变,内能会发生改变。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一般温度在前,内能在后; 物体内能改变时,温度 不一定改变——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如冰熔化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热量只能用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具有”;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热传递的传递是热量而不是温度,也不是内能; 一切物体均有内能 -4572051435例4 例4 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552459525例5 例5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热量一定越多 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了温度低的物体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5524557150例6 例6 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 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 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457203810练习 练习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0℃的物体没有内能 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114363587630第十一课时 物态变化与内能 第十一课时 物态变化与内能 -311785-28575 -5461039370知识点一 温度 知识点一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 3、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造的。 -4508593345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 421005081915六种物态变化219265546355固 固 251460099060141097099060 2494280014859000194310099060( )_____ ( )_____ 10287000凝固放热 凝固放热 297180099060( ) ( ) 160020099060熔化吸热 熔化吸热 1828800144780( ) ( ) 3086735135255气 气 1238250114300液 液 183832599060( ) ( ) 1562100131445160020041275 1257300198120295275154305熔化(凝固) 熔化(凝固) 熔化与凝固 1.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不变_____; 非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升高(降低)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____沸点____,②能够持续吸热。 225742599060只有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凝固点 只有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凝固点 209550038100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59435179705时间(min) 0 温度(℃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0 温度(℃ ) 时间(min) 0 温度(℃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0 温度(℃ ) 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 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的__内部__和___表面__ 汽化程度 ___缓慢___ 1590675241300剧烈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吸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不变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加压___。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霜;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 五、补充 1、雾、白气:小液滴,是液态 2、白烟:固态小颗粒,是固态 题型一 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必考题型) -5524519050例1 例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552450练习 练习 1.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B ) A.冬天户外的人呼 B.湿裤子 C.冬天窗玻璃上 D.钢水浇铸得 出“白气” 晾干 有冰花 到钢件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B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4.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D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题型二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4572020955例2 例2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241808017907049403011430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答案 (1)固体受热均匀(2)B(3)晶体 8 固液共存 解析 (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3)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从图象上看,BC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从t=7 min开始,一直到t=15 min结束,其熔化过程用了8 min。BC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57205715练习 练习 1.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010150219075 解析 冰放在手心里,由于手的温度较高,冰会发生熔化现象,变成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致使手的温度降低,故手会感觉到凉。答案 熔化 吸收 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B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把0℃的冰水混合物放在密闭的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由于水凝固从而使冰增多 B.冰与水都不会增多 C.由于冰熔化从而使水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题型三 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4572019050练习 练习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根据据实验记录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达到沸点,持续续吸热,温度 。 答案:99 小于 不变 60960032385 -4508573660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三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概念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注意:凡是用肉眼能看得见的物体都不是分子 -4572059055练习 练习 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 )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C.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2、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 (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619544450练习 练习 中午,小明刚拿出粽子,周围的人就闻到了香味,这是 现象;吃过粽子后,小明发现手黏黏的,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 (选填“引力”或“斥力”)。?答案 扩散 引力 -54610228600知识点四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四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667045085练习 练习 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D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546105080知识点五 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五 物体的内能 内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能量的单位都可以用“J”表示) 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状态、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5524543815练习 练习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体积大的物体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大 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解析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种类和状态等因素有关,内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仅由某一个因素的大小无法判断物体内能的大小。如质量大的物体内能 不一定大,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大。 -4508541275知识点六 改变内能的方式 知识点六 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以内能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理解: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要点精析: (1)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2)规律: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2、做功: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叫做功(内能的转化)。 要点精析: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要点精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具有” -4572028575例3 例3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45720184150练习 练习 A.擦燃火柴 B.炭火烤肉 C.用热水袋取暖 D.用冷毛巾降温 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 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 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D.钻木取火 2.“端午深情,粽叶飘香”,其中“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煮粽子时是通过 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易错题型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必考题型) 考点总结 一般地,物体温度改变,内能会发生改变。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一般温度在前,内能在后; 物体内能改变时,温度 不一定改变——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如冰熔化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热量只能用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具有”;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热传递的传递是热量而不是温度,也不是内能; 一切物体均有内能 -4572051435例4 例4 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552459525例5 例5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热量一定越多 C.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递给了温度低的物体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5524557150例6 例6 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 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 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457203810练习 练习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0 ℃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C.0℃的物体没有内能 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 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