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课题二溶解度第九单元溶液2020-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020?百色)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食盐C.面粉D.泥沙B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知识回顾3.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氯化钠D4.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 (3)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 ;(5)医用酒精的溶质是 。氯化钠氢氧化钙酒精水碘酒精一杯红糖水,如何才能让这杯水更甜一些?是不是向杯子里加的红糖越多,水就会越甜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讨这个问题。新课导入实验9-5【实验操作】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一、饱和溶液探究新知20ml水加5gNaCl并搅拌再加5gNaCl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溶解固体未全部溶解【实验现象】固体全部溶解【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再继续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一、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实验9-6【实验操作】20ml水加5gKNO3,搅拌再加5g搅拌加热再加5gKNO3,搅拌冷却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操作现象结论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全部溶解有固体体析出固体部分溶解在一定条件下,KNO3也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当温度降低时硝酸钾溶解的量又降低。实验表明: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溶剂”。(若改变这两个前提条件,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2.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思考: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因此,表述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指明溶质。思考: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温度和溶剂的量均不变)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一、饱和溶液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请同学们归纳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讨论:(1)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2)特殊情况:Ca(OH)2饱和溶液Ca(OH)2不饱和溶液①加水;②降温①蒸发水;②升温;③加Ca(OH)2【注意】对于任何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对于任何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都可以变为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练一练】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练一练】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一、饱和溶液针对练习【练一练】如图是小博进行的物质分离的相关实验。他将热的硫酸铜溶液(如图甲),静置一段时间后,变成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甲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乙一定是饱和溶液D一、饱和溶液【练一练】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题。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36.036.637.338.439.8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 )A.加水B.升高温度C.加入NaClD.倒出部分溶液C一、饱和溶液通过实验9-6我们观察到,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时,烧杯底部会出现固体。像这样热的溶液在冷却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结晶(2)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1)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①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②蒸发溶剂(蒸发结晶)。海水晒盐就是蒸发结晶的典型应用。其大体过程如下:海水晒盐一、饱和溶液探究新知粗盐母液氯化钠多种化工产品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①加溶剂;②升温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关系(对绝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①冷却②蒸发溶剂一、饱和溶液【练一练】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A【练一练】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C一、饱和溶液针对练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化学上用溶解度来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1.固体的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未说明的情况下通常指水)状态:饱和状态(最大值)单位:质量(克)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温度。二、溶解度探究新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有何意义?思考: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克;或20℃时,100克水中溶了31.6克的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练一练】判断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是否正确?(1)100g水中最多溶解36.5g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2)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溶质的溶解度为23g.(3)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为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4)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23g.不正确100g不是溶剂的质量;不正确没有指明温度.不正确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正确没有指明溶解度的单位;二、溶解度【练一练】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38gNaCl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A.138gB.136gC.100gD.38gB二、溶解度针对练习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易溶可溶微溶难溶S>10g10g~1g1g~0.01g<0.01g...0.01g1g10g易溶可溶微溶难(不)溶【练一练】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2.20°C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溶物质。不正确难溶二、溶解度探究新知观察1.上述四种物质,20℃时哪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2.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何变化?NH4Cl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二、溶解度探究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右图的坐标纸上绘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g温度(t)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钾2.从绘出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各物质在25℃和80℃时的溶解度。二、溶解度溶解度/g温度(t)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硼酸碳酸氢钠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子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如68℃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状态,且有晶体未溶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状态。②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二、溶解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从右图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思考: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钠等。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二、溶解度【总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表示的意义图示点曲线上的点两曲线交点线面曲线下面各点曲线上面各点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相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表示溶液为饱和状态,且有晶体未溶解表示溶液为不饱和状态二、溶解度【练一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B.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乙的质量少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A二、溶解度针对练习【练一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a2℃时,和的溶解度大小相等;?(3)三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甲>丙>乙甲丙甲乙丙二、溶解度思考:一瓶未开封的汽水,没有发现有气泡,打开瓶盖后,会发现有大量气泡,这是为什么?汽水冒出大量气泡这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有关系,打开汽水的瓶盖,瓶内压强减小,会导致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那么什么是气体的溶解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溶解度的五要素:(1)压强为101kPa(2)一定温度(3)1体积水(4)达到饱和(5)气体的体积二、溶解度探究新知思考:【练一练】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的含义是什么?在0℃,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压强。压强大,溶解气体多。温度。温度高,溶解少【总结】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压强。压强大,溶解气体多。(2)温度。温度高,溶解少二、溶解度固体溶解度(S)气体溶解度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温度,101KPa时标准100g溶剂(水)1体积溶剂(水)状态饱和饱和单位g比值的单位为1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和压强变化规律固体溶质一般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除熟石灰例外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有何异同?思考:二、溶解度【练一练】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 )A.温度升高B.压强减小C.液体蒸发D.受热膨胀B【练一练】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C二、溶解度针对练习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课堂小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曲线(1)概念:(2)意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点曲线上的点两曲线交点线面曲线下面各点曲线上面各点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相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表示溶液为饱和状态,且有晶体未溶解表示溶液为不饱和状态(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肘,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五因素:101kPa、一定温度、I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D2.将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不可行的方法是( )A.加入CaOB.加入Ca(OH)2C.升高温度D.加入CaCO3D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B.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D.t2℃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的食盐溶解度36克D4.已知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氢氧化钠碳酸钠20℃40℃20℃40℃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A.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C.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D.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C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无晶体析出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C6.利用海水提取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氢化钠的质量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①潮汐能⑨生物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泡引入到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茶发过程中,蒸发池中不变④(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母液。母液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 ,t2℃时,将等质量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 (填化学式)。100gMgS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9-5】氯化钠的溶解.mp4 【实验9-6】硝酸钾的溶解.mp4 课题9.2 溶解度(课件)(共40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