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讲义 第四讲 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讲义 第四讲 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
第四讲 感觉世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354705243840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
0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
2-1感觉世界
1、感觉的产生
291846013144517526001314454371975197485形成感觉
形成感觉
2406015177165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刺激 感觉器官 大脑
(1)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2)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37357052501265002、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具有接受触觉、痛
觉、热冷觉刺激的功能。
(2)皮肤的各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
297180332740003、鼻和嗅觉
(1)嗅觉感受器:鼻粘膜内有嗅觉神经末梢。
接受的刺激: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嗅觉形成的场所:大脑。
(2)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3)嗅觉的特点
①嗅觉易适应: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
②嗅觉差异性: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其内有许多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2)味觉感受器:舌的味蕾内味觉细胞。
刺激物:溶于唾液中液态物质的的刺激。
味觉形成的场所: 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
(3)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4)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声音在越重的物质中传播越快。
巩固提升
1、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________产生的。
(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2、小科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人甲盆,右手放人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________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
3、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_______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_______。
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想体验一下声音的传播,找来一根空心的长铁管,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甲同学却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 ????;
A.?有回声?????????????????????????????B.?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5、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________发出的。
(2)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3)小李同学看到烟花后3s才听到烟花的声音,已知当时气温为2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5m/s,那么烟花爆鸣处距人________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6、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7、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8、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然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________。

答案解析:
1、 【解答】(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
(2)绽放的烟花绚丽多姿,从能发光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光源;
(3)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答案】 (1)振动
(2)光源
(3)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解答】小科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人甲盆,右手放人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说明冷热觉感受器分别感受改变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热;冷;冷热觉;改变;大脑皮层
3、【解答】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答案】 振动;增大摩擦
4、【解答】(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声音可以通过铁管和空气传来,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会听到两次敲打声,故选B;
(2)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此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5、【解答】(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
(3)烟花爆鸣处与人之间的距离: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为:(1)振动;(2)光速比声速快;(3)1035。
6、【解答】(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s=12vt=12×340m/s×5s=850m;
(2)他喊时到高崖的距离:s'=12(s艇+s声)=12×10m/s×5s+340m/s×5=875m;
听到声音时离高崖的距离:s''=s'-s艇=875m-10m/s×5=825m。
7、【解答】设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1 ,
由公式v=st得:
3s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s1=v1t,
3s内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s2=v2t,
根据题意:s1+s2=2s,
即:v1t+v2t=2s,
v1×3s+340m/s×3s=2×532.5m,
解得:v1=15m/s=54km/h。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8、【解答】(1) 天气还是那么热,运用的是皮肤来感觉,小明走到橘园门口时,随到橘香味,是用鼻感受的,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运用的是眼, 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不错,运用的是舌;
(2) 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大脑;
(3) 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的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 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答案为:(1)鼻、眼、舌、皮肤;(2)大脑;(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