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力学习重难点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作用效果及其改变。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什么是力——力的概念1.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现象时就产生了力的作用。如人用手提起水桶、超载卡车压坏路面、磁铁吸引铁钉等都是力的作用。2.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称为力。3.力的作用必须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直接接触的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能发生力的作用的,力不会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知识点梳理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如放在水平面上的物理课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射箭时,拉弯了的弓等等都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知识点梳理三、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1.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一个苹果约用力为1N,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为1N,成年人手的握力约为500N~600N。2.测力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处,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少测量的误差。(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4.弹簧测力计蕴含的物理方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知识点梳理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汽车撞在柱子上给柱子施加了力,同时汽车也受到柱子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受损。说明 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②分清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③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知识点梳理五、力的三要素和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三要素对力的影响: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3.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的概念: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②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大小。4.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的概念:有时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力的大小,就可以不选定标度,不需按比例画出线段的长度,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仍应明确表示,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三.典型例题考点1: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时相互的【例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变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变式1-2】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B.C.D.手拉开弓运动员罚点球人压弯跳板熊猫拉弯竹子【变式1-3】如图所示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变式1-4】如图所示,在孩子与爸爸“掰手腕”的游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对爸爸的力B.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对爸爸的力C.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对孩子的力D.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小于爸爸对孩子的力考点2:力的测量【例2】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墙对弹簧的拉力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变式2-1】测量一个大约为6N的力时,应选用弹簧测力计的最恰当规格是()A.量程为0?10N,分度值为0.1NB.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1NC.量程为0?15N,分度值为0.5ND.以上三个测力计都可以【变式2-2】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L甲L丁B.L甲=L丙????L乙=L丁C.L甲D.L甲=L丙????L乙>L丁【变式2-3】小王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秤的指针在“0.2牛”处,测量某一拉力时,秤的指针指在“3.5牛”处。则被测的拉力的大小为()A.3.3NB.3.5NC.3.7ND.无法确定【变式2-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6牛。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秤钩固定,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大于2.6牛B.等于2.6牛C.小于2.6牛D.等于5.2牛考点3: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例3】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变式3-1】“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变式3-2】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A.作用点B.方向C.作用时间D.大小【变式3-3】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变式3-4】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一玩具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32牛的拉力;(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桌面对它的5牛的支持力;(3)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150牛的拉力。课堂训练1.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是(?)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D.小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2.下列各运动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A.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气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B.?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C.?D.?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4.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小研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学习科学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只要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必然有力的作用;②手推车可以使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的作用;③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变长,手与橡皮筋相互接触,说明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④脚踢足球时,足球不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这说明一个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形态和形状同时发生改变。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A.划船时,船浆对水的力与水对浆的力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7.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8.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9.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10.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来一根细绳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图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A.B.C.D.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12.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后(每次均在测量范围内),发现所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受力时指针在0.3N处,那么他每次的实际值比测量值()A.小0.3NB.大0.3NC.既不偏大,也不偏大D.无法判断13.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14.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15.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即什么因素会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或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效果呢?)?探究一: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快。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二:?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司机师傅向左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就会将螺母_。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三: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当手距门轴越远(点A)时,越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力。(选填“省”或“费”)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16.物体A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N的竖直向下的的地球吸引力G(作用点在A的几何中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阻力f=40N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17.如图所示为小丽同学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电动扶梯上的示意图,请在图中作出小丽所受力的示意图(O点为小丽的重心)。Syman1.2力学习重难点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作用效果及其改变。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什么是力——力的概念1.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现象时就产生了力的作用。如人用手提起水桶、超载卡车压坏路面、磁铁吸引铁钉等都是力的作用。2.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称为力。3.力的作用必须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直接接触的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能发生力的作用的,力不会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知识点梳理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如放在水平面上的物理课本,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射箭时,拉弯了的弓等等都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知识点梳理三、力的测量和力的单位1.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一个苹果约用力为1N,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为1N,成年人手的握力约为500N~600N。2.测力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处,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外壳卡住而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及弹簧伸长方向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减少测量的误差。(4)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弹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4.弹簧测力计蕴含的物理方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知识点梳理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汽车撞在柱子上给柱子施加了力,同时汽车也受到柱子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受损。说明 ①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②分清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刚好相反。③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知识点梳理五、力的三要素和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三要素对力的影响: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3.力的图示力的图示的概念: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②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大小。4.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的概念:有时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力的大小,就可以不选定标度,不需按比例画出线段的长度,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仍应明确表示,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三.典型例题考点1: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时相互的【例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答案】D【变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答案】A【变式1-2】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B.C.D.手拉开弓运动员罚点球人压弯跳板熊猫拉弯竹子【答案】B【变式1-3】如图所示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答案】D【变式1-4】如图所示,在孩子与爸爸“掰手腕”的游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对爸爸的力B.爸爸“掰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对爸爸的力C.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对孩子的力D.孩子“掰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小于爸爸对孩子的力【答案】B考点2:力的测量【例2】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墙对弹簧的拉力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变式2-1】测量一个大约为6N的力时,应选用弹簧测力计的最恰当规格是()A.量程为0?10N,分度值为0.1NB.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1NC.量程为0?15N,分度值为0.5ND.以上三个测力计都可以【答案】A【变式2-2】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L甲L丁B.L甲=L丙????L乙=L丁C.L甲D.L甲=L丙????L乙>L丁【答案】B【变式2-3】小王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秤的指针在“0.2牛”处,测量某一拉力时,秤的指针指在“3.5牛”处。则被测的拉力的大小为()A.3.3NB.3.5NC.3.7ND.无法确定【答案】A【变式2-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6牛。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秤钩固定,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大于2.6牛B.等于2.6牛C.小于2.6牛D.等于5.2牛【答案】A考点3: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例3】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答案】方向;作用点【变式3-1】“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答案】B【变式3-2】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A.作用点B.方向C.作用时间D.大小【答案】D【变式3-3】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答案】C【变式3-4】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1)一玩具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32牛的拉力;(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受到桌面对它的5牛的支持力;(3)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150牛的拉力。【答案】课堂训练1.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是(?)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D.小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答案】D2.下列各运动中属于运动状态不变的是(?)A.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气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答案】D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B.?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C.?D.?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答案】C4.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D5.小研所在的学习小组在学习科学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只要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必然有力的作用;②手推车可以使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的作用;③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变长,手与橡皮筋相互接触,说明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④脚踢足球时,足球不仅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这说明一个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形态和形状同时发生改变。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6.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A.划船时,船浆对水的力与水对浆的力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答案】D7.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答案】D8.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答案】C9.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答案】A10.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来一根细绳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图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A.B.C.D.【答案】D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答案】D12.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后(每次均在测量范围内),发现所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受力时指针在0.3N处,那么他每次的实际值比测量值()A.小0.3NB.大0.3NC.既不偏大,也不偏大D.无法判断【答案】B13.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答案】D14.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答案】B15.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即什么因素会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或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效果呢?)?探究一: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快。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二:?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司机师傅向左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就会将螺母_。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三: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当手距门轴越远(点A)时,越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力。(选填“省”或“费”)这说明:力的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答案】探究一:长;短;慢;大小探究二:伸长;缩短;左;右;拧松;方向探究三:省;费;作用点;大小;作用点;方向16.物体A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N的竖直向下的的地球吸引力G(作用点在A的几何中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阻力f=40N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答案】17.如图所示为小丽同学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电动扶梯上的示意图,请在图中作出小丽所受力的示意图(O点为小丽的重心)。【答案】Syma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力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学生版).docx 1.2力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