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素材 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数学上册素材 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
有(
12)
个月

一个月有(
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有(
7
)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
,一个月有
(30)
天的月份叫小月
,有
(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
28
天或
29


2、2
月有
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
2
月有
28
天,平年一年有
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
29
天的年份叫闰年
。闰年的
2
月有
29
天,闰年一年有
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一年
有4
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共计:91
天;
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共计:92


5、
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
184
天。
6、
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
181
天,
闰年的上半年有
182
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
4(4
年一闰)
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没有余数是闰年;
2)、遇到末尾有
2

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
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8、1月1日是元旦;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1日是愚人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
一天
有24
小时,
时针走
2
圈。
(时针走一圈
12
小时,分针走一圈
60
分即
1
小时),

天(从凌晨
0
点起)
11、
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
中午
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
中午
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
12;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小于
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
大于
12
时:数字要减去
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2、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
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
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
。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3)九个数中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横着竖着正中间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4)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的9倍。
15、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
16、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如:20÷4
=
5
17、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
(1)
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
(2)
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3)
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8、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连乘:①
乘数的位置可以随意交换

只要有一个乘数是零,积就是零。
19、0
乘任何数都得零,1
乘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0加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
20、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收入-花费=节余,收入-节余=花费,节余+花费=收入
21、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22、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
23、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4、求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周长各小段的长度的和。
25、找周长要注意:①
沿着边线找

从哪点出发要回到哪点
26、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长+宽
=
长×2+宽×2
=
﹙长+宽﹚×2
条件:必须知道一个长和一个宽或一个长加一个宽的和
27、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4
28、用铁丝折成正方形,铁丝的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29、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较短的一条).
30、由四个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或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比大正方形多4条大正方形的边长。
31、正方形的周长扩大几倍,它的边长也扩大几倍。
3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也相等。
3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34、小数的组成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5、小数的读法:如5.98读作五点九八,也就是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36、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的我们叫做一位小数,如7.9?
8.6?
4.7?
0.1等等;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我们叫做两位小数,如0.01?
7.89??
6.34
37、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如6.78元表示6元7角八分,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分,如果出现表示7角,我们用小数表示是0.70元,生活中表示价格习惯上保留两位小数,当然表示成0.7也对。
38、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米=10分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十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1米,注意0.1中的1表示1分米,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一位小数。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厘米,也就是一百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01米,0.01中的1是1厘米,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两位小数
这里注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39、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他就大;如果整数部分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大的它就大;如果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又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大的它就大。
4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1、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2、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3、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44、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45、在计算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
46、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0.1厘米
1厘米=0.1分米
1分米=0.1米
1元=10角
1角=10分
1分=0.1角
1角=0.1元
1分=0.01元
7.89元=7元8角9分
2.08米=2米0分米8厘米

.



.
分米
厘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