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运动和力学习重难点1、知道物体的惯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知识点梳理二、惯性惯性的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解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知识点梳理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知识点梳理四:实验突破实验名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命题题眼突破1.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实验题眼突破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一定的速度)。②用小车代替木块的好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块小得多)。③实验时每次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方便观察实验效果)。④使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⑤使小车从斜面下滑后沿水平面运动(保证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⑥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⑦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⑧实验推理(当物体不受任何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典型例题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例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C【变式1-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方法正确的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探究直接得出B.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得出C.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D.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答案】D【变式1-2】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答案】A【变式1-3】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飞船将( )A.立即静止B.减速飞行C.加速飞行D.匀速飞行【答案】D【变式1-4】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答案】B考点2:惯性【例2】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答案】B【变式2-1】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答案】B【变式2-2】下列交通提示用语与惯性无关的是()A.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B.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C.保持车距D.靠右行驶【答案】D【变式2-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车没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答案】D【变式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答案】A考点3:力和运动的关系【例3】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静止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答案】C【变式3-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B.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D.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答案】A【变式3-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物体停止后拉力保持不变,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停止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为N。【答案】向左;向右;10考点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4】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甲) ,乙),丙)(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答案】(1)控制变量法;(2)甲;(3)匀速直线;(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变式4-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木板表面)(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答案】(1)小;慢(2)匀速直线运动【变式4-2】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选填“越快”或“越慢”)。(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法,以前学过探究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答案】(1)速度;控制变量;越长;越慢(2)匀速直线运动(3)推理;理想实验;真空不能传声四.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立即停下来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2.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③乘客就会向前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答案】A3.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A.一定静止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均有可能D.无法判断【答案】C4.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答案】D5.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然后,让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当小球刚摆到与A点等高的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那么,小球将(??)A.沿轨迹BC自由下落??B.沿轨迹BF继续上摆??C.沿轨迹BE做匀速直线运动??D.沿轨迹BD继续运动【答案】D6.“复兴号”高铁在启动离站的加速过程中,其惯性(??)A.持续变大B.先不变后变大C.始终不变D.先变大后不变【答案】C7.惯性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有利也有弊,下列四种现象中有弊的是(??)A.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飞行一段距离??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C.往锅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就能把煤送入灶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答案】B8.如图是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上先后投下的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三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A.B.C.D.【答案】B9.关于惯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不容易推动,说明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速度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物体在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说明物体受力大时比受力小时的惯性大D.?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答案】D10.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和图(d)所示。(a)?(b)??(c)?(d)??由图(a)、图(b)或图(c)、图(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______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________的性质。【答案】向右减速运动;向左加速运动;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11.如图所示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________相同,小车的轮子起到_______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的作用,这个摩擦是________(选填“有益的”或“有害的”)。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答案】速度;减小;有害的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启动;②列车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时突然刹车。【答案】左;右13.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答案】等于14.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不考虑空气阻力)。【答案】匀速直线;4;保持静止状态1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上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______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答案】(1)重力;支持力(2)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速度(3)匀速直线(4)ASyman1.4运动和力学习重难点1、知道物体的惯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知识点梳理二、惯性惯性的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解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知识点梳理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知识点梳理四:实验突破实验名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命题题眼突破1.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实验题眼突破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一定的速度)。②用小车代替木块的好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比木块小得多)。③实验时每次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方便观察实验效果)。④使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⑤使小车从斜面下滑后沿水平面运动(保证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⑥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⑦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⑧实验推理(当物体不受任何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典型例题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例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变式1-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方法正确的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探究直接得出B.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得出C.可以用实验得到验证D.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变式1-2】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 )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D.静止不动【变式1-3】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飞船将( )A.立即静止B.减速飞行C.加速飞行D.匀速飞行【变式1-4】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立即停止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考点2:惯性【例2】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变式2-1】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变式2-2】下列交通提示用语与惯性无关的是()A.车辆转弯,请拉好扶手B.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C.保持车距D.靠右行驶【变式2-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车没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变式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考点3:力和运动的关系【例3】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静止的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越大【变式3-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B.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D.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变式3-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物体停止后拉力保持不变,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停止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大小为N。考点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4】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甲) ,乙),丙)(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变式4-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木板表面)(1)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2)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变式4-2】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选填“越快”或“越慢”)。(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法,以前学过探究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四.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立即停下来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2.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③乘客就会向前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3.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A.一定静止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均有可能D.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抽象概括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5.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然后,让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当小球刚摆到与A点等高的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那么,小球将(??)A.沿轨迹BC自由下落??B.沿轨迹BF继续上摆??C.沿轨迹BE做匀速直线运动??D.沿轨迹BD继续运动6.“复兴号”高铁在启动离站的加速过程中,其惯性(??)A.持续变大B.先不变后变大C.始终不变D.先变大后不变7.惯性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有利也有弊,下列四种现象中有弊的是(??)A.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飞行一段距离??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C.往锅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就能把煤送入灶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8.如图是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上先后投下的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三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A.B.C.D.9.关于惯性,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时不容易推动,说明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速度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物体在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说明物体受力大时比受力小时的惯性大D.?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10.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c)和图(d)所示。(a)?(b)??(c)?(d)??由图(a)、图(b)或图(c)、图(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______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________的性质。11.如图所示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________相同,小车的轮子起到_______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的作用,这个摩擦是________(选填“有益的”或“有害的”)。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启动;②列车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时突然刹车。13.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14.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6m/s、vB=4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不考虑空气阻力)。1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上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______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Syma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运动和力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学生版).docx 1.4运动和力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