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尖子生辅导课(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高考地理尖子生辅导课(2)

资源简介

一、高考地理图表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之关联图
1、介绍
地理关联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
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2、考点分析
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联网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通过关联图的判读分析也有助于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的矛盾方面,以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全局性、主导性的角度深入理解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用关联图考查地理知识与能力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所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池塘中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某一国家、大洲或区域突出地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成因与结果,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及对农牧业的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与典型性,南极洲寒冷气候的成因及表现。
③某一企业,公司的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网络图等。如某一钢铁、汽车、化工、服装公司甚至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网络结构图、要求考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生产与布局。这种关联图突出了个别性。
④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具体治理措施、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水灾的防治,渤海海域中赤潮的防治,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⑤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如温室效应、炙氧层空洞、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全球性。
⑥用关联图来表现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城市化等相关的社会问题。
3、解题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例题: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地区。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请把这四个工厂的名称填入右图的工业联系空白框中。
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是 工业。
下面四种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造船厂 D、纯碱厂
(4)从当地农业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是:  。
(5)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该地区可能建立的轻工业工厂有(写出两个) 、

专项训练: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围绕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
2.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I一① B.Ⅱ一② c.Ⅲ一③ D.Ⅳ一④
4.图l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5.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甲代表的水体是
A. 雨水 B.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积雪融水
7.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8.荆江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地下水补河水 B.河水补地下水
C.丰水期河水补地下水 D.枯水期河水补地下水
读下图,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成9—11题。
9.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源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
因是
A.市区就业困难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 D.为带动家乡的繁荣和发展
11.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
B.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C.城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城市有足够的分解者
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城市近效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下图是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动力基地 D.高等院校
13.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不利于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14.下面表示输往日本的大宗货物运输线路联系图,正确的是
A.①是小麦输往路线 B.②是铁矿输往路线
C.③是石油输往路线 D.④是畜产品输往路线
15.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6—18题
16.紫色土与红壤的特性不同,关键在于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图中哪个箭头可以表示形成九寨沟树正瀑布的地质作用
A.⑤ B.⑥ C.⑦ D.⑧
18.在图中该补画多少条箭头线,才能完整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A.11条 B.10条 C.9条 D.6条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一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一中度污染一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2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综合题中的知识模型(二)
1.城市区位因素模型: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政治、宗教、军事等
2007高考文综全国Ⅱ卷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读图9,回答问题。
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2.农业生产区位因素模型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例题: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答案:市场范围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力度度加大。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起止点之间的运输特点:有否最佳的运输条件、距离;货物属性:对运输时间要求、性质
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追求成本低,运输量大、速度快的最佳效益。
例题: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都为沿海国家,距离较远,有海运的条件;天然橡胶对运输时间要求不高;海运成本低,运输量大。
农田
秸秆


沼气




日本
加拿大
美国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印度
美国
日本
澳大利亚
中国
西亚
日本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
① ② ③ 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