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摄氏温度的定义。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对物态变化过程的描述。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了解水有三种状态,并且知道水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2、学生对温度有感性认识,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一般方法和读数可借鉴,通过检查矫正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问题设计学习方式检查方式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播放北极熊生存危机的视频。提出问题:北极熊生存的最大挑战是冰川熔化造成的半自动区域变小,那冰川是如何会变小的呢?过渡:让我们今天走进“物态变化与温度”,通过学习与探究来解答心中的疑惑。(板书课题:物态变化与温度)观看、思考二、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及水的状态之间的改变1、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水有几种状态?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活动1:给冰块加热,使冰熔化交流:给冰加热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中的水是从什么状态到什么状态?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外侧直接靠近火焰的冰块并没有变成水,但它的体积也减小了,你觉得这部分冰块变成什么了?这又是从什么状态到什么状态的变化?你能举出生活中有类似的变化吗?PPT出示冬天北方冰冻的衣服和冰雕变小的图片。3、活动二:观察白气演示给烧瓶里的水加热直至沸腾并喷出白汽提出问题:壶嘴喷出的白汽是水的什么态呢?瓶子里的液态的水是怎么到瓶口形成白汽的呢??活动三:制造霜学生用易拉罐、冰块和盐搅拌制作霜提出问题:瓶身外壁出现的霜是哪里的水形成的?瓶底与湿毛巾之间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过渡提问:上面这些变化都是在什么因素的变化下发生的呢?所以说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条件,即任何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温度观看、思考回答同位交流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同位交流观察、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操作,观察并思考思考追问形成学习提纲回答展示回答展示矫正直接用酒精灯给白汽加热霜是由空气中的水形成的——认识熔化与升华理解白汽是水的液态而非气态认识汽化与液化认识凝华与凝固过渡,引入温度学习三、温度及温度计提出问题:1.什么是温度?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3.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解决问题: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3、温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教师简单补充提出问题:1.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2.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解决问题:4:、温度计结构:学生分组,分工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两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观察。操作结束,观察员提出操作建议或改正方法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8、学生交流并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放:测量时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取:测量完毕,取出温度计。自主学习同位交流小组交流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听讲自主学习同位交流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分工操作,总结正确操作方法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听讲实验操作展示回答追问归纳得出温度的定义巡视指导检查矫正展示回答巡视指导展示回答巡视指导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才能守护好我们自己共同的家园。五:作业布置课后观察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它们在构造与使用方法上的异同。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1.先讲解,后发温度计让学生认识,否则影响听课效果。2.对摄氏度的规定可以不要讲出来,否则容易喧宾夺主,主次不分。3.教学要强调体温计在实际使用的方法上与其他温度计的区别和注意事项。4.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