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版 九年级上册科学学案 第二讲:常见的酸、常见的碱 1-3常见的酸 1、盐酸(氯化氢溶液) (1)物理性质 化学式 颜色 状态 挥发性 HCl 无色(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易挥发 (2)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硝酸银 有白色沉淀生成 HCl+AgNO3═AgCl↓+HNO3 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 鸡蛋壳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可使燃着的火柴熄灭 2HCl+CaCO3═CaCl2+CO2↑+H2O 生锈的铁钉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长时间放在盐酸中会有无色气体生成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氧化铜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CuO+2HCl═CuCl2+H2O 2、硫酸 (1)物理性质 化学式 颜色 状态 挥发性 H2SO4 无色 粘稠的油状液体 难挥发 (2)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 观察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Cl2+H2SO4═BaSO4↓+2HCl Fe2O3粉末 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锌粉(Zn) 产生气泡 Zn+H2SO4═ZnSO4+H2↑ ★浓硫酸的特性:强腐蚀性、脱水性、吸水性(实验室常用干燥剂)、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1-4常见的碱 名称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化学性质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①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NaOH密封保存的原因) 2NaOH+SO2═Na2SO3(亚硫酸钠)+H2O 2NaOH+SiO2═NaSiO3+H2O(碱性溶液不能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原因)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2 NaOH+H2SO4═Na2SO4+2H2O ③与某些盐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①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 CO2═CaCO3↓+H2O(常用来检验CO2气体) Ca(OH)2+ SO2═CaSO3↓+H2O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③与某些盐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工业制碱法) 练习题 1.在研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小金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①:在烧杯中注入适量NaOH溶液,测得其pH=13;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8。实验②:在烧杯中注入适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人烧杯中,发现红色褪去。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的现象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B.?用氧化铜粉末可以检验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盐酸 C.?用氢氧化铜可以检验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盐酸 D.?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2.下列物质中,都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①金属锌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钙④氯化钡溶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冷的浓盐酸可以用铁桶存放????????????????????????????????B.?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C.?稀盐酸能跟硝酸银反应体现了酸的通性???????????????D.?稀硝酸能跟铁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4.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5.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自然选择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酸碱反应 C 食盐水能清洗伤口 细菌细胞能吸收食盐水,使蛋白质凝固 D 人体激烈运动后,肌肉会酸 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A.?A???????????????????????????????????????????B.?B???????????????????????????????????????????C.?C???????????????????????????????????????????D.?D 6.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硫酸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一定是硫酸溶液 D.?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 7.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变质 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8.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1)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2)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 9.在探究稀盐酸性质时,小乐同学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判断,“●”表示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下列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铜片②铝片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钙粉末 10.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C12H22O11)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________。 11.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推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2.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氧化二铁(红棕色固体)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理论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酸多少克?(列式计算) 答案解析: 1.【解答】实验①:在烧杯中注入适量NaOH溶液,测得其pH=13;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8。除了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外,还可能是加入的稀盐酸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导致碱性减弱,所以此实验不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②:在烧杯中注入适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烧杯中,发现红色褪去。实验②的现象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且可能恰好反应或稀盐酸有剩余,加入氧化铜粉末或氢氧化铜都可以通过固体溶解或溶液颜色变化来确定稀盐酸是否过量,确定反应程度。NaOH溶液与 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A 2.【解答】①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表现出酸的通性: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表现出酸的通性:跟某些盐反应; ③氢氧化钙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钙和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表现出酸的通性:跟碱起中和反应;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与稀盐酸不反应。 因此符合题意的就是①②③。 故选A。 3.【解答】A.冷的浓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不可以用铁桶存放,故A错误;? B.硫酸溶液中的H+与OH-反应生成水,因此它们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稀盐酸能跟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只有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酸的体现通性是氢离子的性质,故C错误;? D.稀硝酸能跟铁反应,但不生成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将氢氧化钠密封保存,可以防止它与外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也可防止它吸收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热潮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解答】A.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即能够抵抗农药的活下来,而不能抵抗农药的死去了,也就是农药对昆虫进行了自然选择,故A错误;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能与酸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正确; C.食盐水能清洗伤口,是因为食盐水能够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细菌细胞,故C错误; D.人体激烈运动后,肌肉会酸,是因为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钠为盐,但是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即pH>7,故B错误; C.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C错误; D.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可吸收食盐水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所以天平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 故答案为:C。 8.【解答】(1)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为使得药品充分接触,混合气体应从长导管A端进入,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浓硫酸;(2)氯化氢中氯离子可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所以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是硝酸银。 8.【答案】(1)A ;浓硫酸 (2)硝酸银溶液 9.【解答】(1)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是Cl-和H+ ,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是Cl-和Cu2+;因为反应前后都有, 所以它是Cl- , 而就是Cu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 (2)①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合题意; ②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反应前离子个数为12,反应后离子个数为8,不合题意; ③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反应前后粒子的个数都是2,不合题意; 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前后离子的个数比为4:3,符合题意。 故选④。 10.【解答】(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碳化、变黑; (2)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则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2:11=2:1。根据H2O可知,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是2:1,那么如果蔗糖完全脱水,1个蔗糖分子完全燃烧生成12个碳原子和11个水分子,即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12×12):(18×11)=8:11。 11.【解答】三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因此②是碳酸钠。在剩下的两种物质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絮状沉淀氢氧化铜,因此③肯定是硫酸铜,那么①就是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应该放在①处;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现象是:有蓝色的絮状沉淀生成; (3)第二层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答案】 (1)①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3)2NaOH+CO2=Na2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12【答案】 (1)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2)设需要36.5%的盐酸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3.2g????? 36.5%x 160219=3.2g36.5%x x=12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