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版 九年级上册科学学案 第三讲: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 + OH- ═ H2O 2、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碱性 ①如果土壤呈酸性,可加适量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②如果土壤呈碱性,可施加有机肥等显酸性的肥料中和土壤的碱性。 (2)工业处理废水 ①硫酸厂的污水(含硫酸等杂质),用熟石灰中和。 ②如果废水呈碱性,用废硫酸中和。 (3)医药 ①胃酸过多,用含有Al(OH)3或Mg(OH)2的药物治疗。 反应方程式:Al(OH)3+ 3HCl═AlCl3+3H2O,Mg(OH)2+2HCl═MgCl2+2H2O ②蚊虫叮咬,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水、牙膏、肥皂水等,可减轻痛痒。 1-6几种重要的盐 1、盐 (1)盐的定义: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2)盐的分类:根据阳离子不同,可分为钠盐、钾盐、钙盐、铵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可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 (3)盐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或碱性,故某些盐溶液也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几种盐的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①水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 ②与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与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与盐:Na2CO3+BaCl2═2NaCl+BaCO3↓ 食品、造纸工业中发泡剂、洗涤剂 碳酸钙(CaCO3) 大理石 白色粉末,不溶于水 1217295111760高温 高温 ①与酸:CaCO3+2HCl═CaCl2+H2O+CO2↑ 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 建筑材料,补钙剂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1483995122555通电 通电 ①与盐:NaCl+AgNO3═AgCl↓+NaNO3 ②电解:2NaCl(熔融)═2Na+Cl2↑ 配置生理盐水(0.9%),调味品,化工原料 3、盐的制取 (1)盐分可溶性盐(K+、Na+、NH4+等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盐以及所有的硝酸盐)和难溶性盐(AgCl 、BaSO4和大部分的碳酸盐等)。 (2)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 用物理方法从海水、盐湖和盐井中提取食盐。 用化学方法制取。如Na2CO3+CaCl2═2NaCl+CaCO3↓ (3)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B+CD═AD+CB 条件: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4、盐与化肥 氮肥、磷肥、钾肥的种类和作用 氮肥 磷肥 钾肥 常见种类 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 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KCl、K2SO4、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作用 氮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促使茎叶生长茂盛 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 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缺乏症 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减慢 根短小,叶片暗绿带红;过量则贪青晚熟。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 练习题 1.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钾可作复合肥料????????????????????????????????????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4个元素??????????????????????????????????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图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化肥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 B.?B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 B、C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Ⅱ中B、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3.取一定量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该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和d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CaCl2和NaCl????B.?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产生 C.?bc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D.?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 4.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B.?B???????????????????????????????????????????C.?C???????????????????????????????????????????D.?D 5.小徐在实验课上进行了“魔壶”的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不同溶液的的烧杯中,现象如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魔壶”内盛有的液体 烧杯1中形成的“饮料” 烧杯2中形成的“饮料” 稀硫酸 “牛奶” “雪碧” A.?此实验用的“魔壶”能用铁制的 B.?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一定是Ba(NO3)2 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CO2 D.?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稀硝酸溶液实验现象相同 6.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 , 溶液显红色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7.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缓解胃痛 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8.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 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9.图甲是一个“火山爆发”模型。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C6H8O7)干粉倒入火山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火山”就会爆发出来。 (1)在物质分类中柠檬酸(C6H8O7)属于________。 A.酸 ????B.盐 ????C.碱? ????D.有机物 ?????E. 无机物? ????F.化合物 (2)这个模拟实验为什么要加水呢?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如图乙),立即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没有熄灭。用棉花封住管口,静置约半小时后再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可见,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0.某兴趣小组进行纯碱样品(杂质仅含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请指出图中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2)为节约药品,可先向呈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颜色恰好消失,即可停止滴加. (3)以下操作过程会导致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有________. 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 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 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 11.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 (1)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a.NaCl?? b.HCl??? c.NaOH (2)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溶质还一定含有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磷酸二氢钾中只含有磷元素,所以是磷肥,不是复合肥,故A错误; B.在磷酸二氢钾中,阳离子不都是氢离子,所以肯定是盐,故B错误;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K、H、P和O四种元素,故C错误; D.磷酸二氢钾中,K的化合价为+1价,H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那么:(+1)+(+1)×2+x+(-2)×4=0,解得:x=+5价,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A. 碳酸氢铵(NH4HCO3) 中含氮量为:1414+4+1+12+48×100%=18%; 氯化铵(NH4Cl) 的含氮量为:1414+4+35.5×100%=26%; 尿素[CO(NH2)2]的含氮量为:2×1412+16+(14+2)×2×100%=46%. 三种化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尿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B物质为碳酸氢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氢铵在常温下会分解产生氨气,而氯化铵不会,因此可以采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于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不与熟石灰反应,而熟石灰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因此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A.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CaCl2 , d点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 , 故A错误; B.ab段,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bc段,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A.加入铁粉后,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和稀盐酸生成了氢气,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使用试纸测试,如果pH<7,那么溶液呈酸性,则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那么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中也含有氯离子,所以无法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加入紫色石蕊试剂后,如果溶液变成红色,那么溶液呈酸性,即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A.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铁制“魔壶”,故A错误; B. Ba(NO3)2 溶液和BaCl2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 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稀硝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实验现象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 , 溶液显不变色,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会生成碳酸钡、硫酸钡和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A、熟石灰为碱,与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胃酸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为碱,二者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蚁酸属于酸,用含碱的药水减轻痛痒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金属锈蚀用稀盐酸清洗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解答】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不符合题意;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C、 某溶液用pH 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7),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符合题意;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酸有剩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1)A、D、F (2)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率 【解答】(1)根据 柠檬酸(C6H8O7) 可知,柠檬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因此它属于酸;因为它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因为它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化合物,故选ADF; (2)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率。 10.【解答】解:(1)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色;(3)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会使称量的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 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会沉淀质量偏大,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大; 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碳酸钠没有完全反应,导致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 故选:AC. 11.【解答】 (1)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 ,说明E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一定没有酸剩余; (2) C和D中液体混合,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会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E中溶质成分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F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可能存在一种; 故答案为:(1)b;(2)Ca(OH)2+Na2CO3=CaCO3↓+2NaOH ;(3) NaCl,NaOH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