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版 九年级上册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 1-1 物质的变化 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火柴燃烧。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磁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1-2物质的酸碱性 1、电离: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的电离通式:酸→H+ + 酸根离子 例:盐酸HCl═H+ + Cl- (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例:氢氧化钠NaOH═Na++OH- 2、酸碱指示剂(定性) 指示剂 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不变色(紫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不变色(无色) pH试纸(定量) 练习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紫花变红花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 2.小乐将蜡烛燃烧后的蜡油收集起来,发现质量变小。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故此过程只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质量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3、为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汗液 pH 4.7~8.4 0.9~1.5 7.35~7.45 5.5~6.6 A.?尿液一定呈酸性??????????????????????????????????????????????????B.?血液一定呈碱性 C.?胃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D.?汗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5.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右侧杯中的矿泉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B.?右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C.?将左侧杯中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为6.8 D.?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试纸上 6.测定人体体液的pH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图是小茗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 检测值 正常pH范围 血浆 7.4 7.35-7.45 胃液 0.8 0.9-1.5 胆汁 7.21 7.1-7.3 胰液 7.8 7.5-8.0 (1)小茗同学的指标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医生除了给他开了药物之外,还提醒他注意饮食,下列食物(近似PH如下) 中适合该同学得有?? ??????。 A.?番茄(4.0--4.4)???????????B.?苹果(2.9--3.3)???????????C.?牛奶(6.3-6.6)???????????D.?豆浆(7.4--7.9) (2)小茗同学想到在实验室中可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于是他从家里找来苹果,并用湿润的pH试纸进行了测量,那么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 ?????。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7.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 8.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 (2)曲线上_______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________种溶质。 答案解析: 1、【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使得叶片褪色,生成了新物质,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紫花变红生成了新物质,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变化中生成了新的物碳,? 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解答】A.在蜡烛燃烧时,它会吸热由固态变成液体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 B.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 C.蜡烛质量的减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减去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燃烧后蜡油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A、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A不符合题意。 ??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B符合题意。 ?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不符合题意。 ? D、通常情况下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也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汗液PH值为:5.5~6.6,呈酸性,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4.【解答】A、 碱溶液的pH都大于7, 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pH大于7,符合题意; B、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碳酸钠含碳,但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离子和原子三种,不符合题意; D、 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除金属 外还有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解答】A、 右侧杯中的矿泉水显弱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B、 右侧杯中的矿泉水显弱碱性,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C、pH试纸只能测量pH的整数值,符合题意; D、测定pH时要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同学的胃液检测值不在正常范围内,即酸性较大,因此应该选择碱性食物进行调整,因为豆浆的Ph>7呈碱性,所以选D; (2)苹果呈酸性,如果使用湿润的pH试纸,会将被检测的苹果汁稀释,浓度变小,pH增大,故选A。 7.【解答】(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H+ ,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 8.【解答】(1)A点溶液的pH<7,呈酸性,因此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 (2)曲线上B点pH=7,因此该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