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2、关键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 3、核心素养: 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在了解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和国际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奋斗热情,自觉为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 文化是什么?包括内容? 2. 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 文化的形式包括什么? 4. 文化的力量如何理解? 导入新课: 辩一辩:(1)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2)参加自然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3)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4)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 (5)就交通管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6)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7)旁听一次“听证会”(8)观看《中国好声音》节目 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 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讲授新课: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重点) 2、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3、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措施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12,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文化怎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3 文化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6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我国措施?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形式上有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提出问题: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欣赏到轻歌曼舞,却无法享受到我们今天绚丽的舞台灯光,还有电视、网络转播技术等,为什么? 经济是基础 教师提出问题: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为美国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军火商获得大量的军需定单,带动国内军火工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教师提出问题: 从《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宋朝经济的繁荣;从百家争鸣可以透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各国纷争…… 说明了什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师生得出结论:一方面,经济是基础。离开经济, 政治和文化建设失去基础成为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例如: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2)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可以说,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教师展示图片:漫画一高考前,拜佛烧香;漫画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有何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师生小结: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辨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注意:文化与经济、政治不完全同步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原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练一练:材料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许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材料二: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潍坊市拉开帷幕,“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风筝搭台、经贸唱戏”,在举办风筝会期间,在潍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30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结合材料试分析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 答案(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许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促进、阻碍)小小的风筝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提出问题: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完成了杂交水稻的试验和推广,解决了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自己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难题——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什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仍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庄稼生虫子了,才知道打药。药剂的勾兑也没个比例,虫子是死了,庄稼也黄了。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2)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师提出问题:《变形金刚3》全球票房总计11.06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经济总量达十五六亿美元。这说明了什么? 随着系列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热播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拓展:名词解释 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如影视业、旅游业等。 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质,通过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文化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的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的文化资源创建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文化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归纳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从科技作用看 ②从劳动者素质看 ③从文化生产力看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教师提出给出材料:史实 中国: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然后有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和封建统治的建立;先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然后有气势恢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欧洲:先有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兴起,然后有排山倒海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春晚、新闻联播) 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见闻,而没有政治。” 说明什么道理? (1)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其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从《变形金刚》中,我们看到浓重的美国政治色彩:如崇尚暴力“美学”,武力解决问题;树立美国军队、军人的正面形象;承担拯救文明的重任,“美国大兵”的外星版。 影片中美国政治色彩浓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这使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归纳: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1)国内: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启示: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提高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 小结(二)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 ①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 ①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归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 (1)相互影响:① 决定 ②反作用 (2)相互交融: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区分: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强调相互作用,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强调经济、政治与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指出:“削弱民族国家主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在下一个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一文中说:“美国真正的‘武器’是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大街的形象设计厂、马特尔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内容):政治力,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文教力,民族凝聚力等,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教师给出材料: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美国吸引了6倍于德国的全球移民,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国。出版物世界首位,音乐制品是日本的2倍,世界第一,电子网址是日本的13倍,第一。物理、化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居第一,文学奖第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第一。 体现在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社会的责任和人们之间的诚实与信任(民族的吸引力所在),发达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国家民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面对美国“(麦当劳)薯片”、“(电脑)芯片”、“(电影)大片”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失声”状态。 2 文化形势 :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美国电影公司纷纷推出多部中国元素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是由美国导演马克的一部动画片,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主题,在中国获得了超过1.35亿的票房。 同样的还有美国人根据我国历史传说《花木兰》制作的大片也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中国的文化资源经国际传媒按照它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转化为美国的文化产品,有价返销中国。让我们国人五味杂陈。 思考:怎样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转化? 3 措施 (1)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文化竞争力。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课堂小结】 1.2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 2、措施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