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2.1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2、关键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让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
3、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在实践中,自觉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熏陶,树立正确三观。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我国措施?
导入新课
思考:人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创造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因此:人和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们这节课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讲授新课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2.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特点(重点+难点)
3.感悟文化的影响,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能力。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3--17,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2个)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5个)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2个)
教师展示图片:两个家庭对老人的不同做法,图片一:给老人洗脚、梳头;图片二:让老人居住在猪圈里。
思考:这两个不同的家庭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呢?
思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文化印记,那这些文化印记是如何形成的?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师生举例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
文化活动:合唱比赛、运动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启示:要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的文化活动。
想一想: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参加积极的文化活动一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吗?
【注意】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参加积极的文化活动一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错)
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教师提出问题:人们见面有哪些不同的问候方式? 为什么不同?
问候方式:拥抱、握手、鞠躬……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举例:不同时代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打拱(古代),握手(现代)
不同民族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藏族会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维吾尔族见面时会把右手放在胸前
不同地域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北方大多省市的压岁钱,广东等省的红包
不同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阶级社会君臣之间遵循严格的等级规范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阶级或阶层的人们,交往的行为和方式是不同
(2)原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文化因素的差异
(3)具体表现:语言、符号、器物、行为和举止等
教师举例:面对同一符号O,各位老师的认识为什么有如此差异?
数学认为是零,英语认为是字母,语文认为是句号,体育认为是球,音乐认为是停顿。
各位老师的认识有差异,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教师举例: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
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
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
这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2)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
(3)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教师点拨:【注意】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
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师举例:孟母三迁的故事
在墓地附近---模仿丧礼仪式;集市附近——学小贩叫卖;学校附近——发奋读书
思考: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文化影响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不同的文化氛围或从事文化活动对人有着不同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反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成语、俗语、诗句吗?
学生举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孟母三迁;耳濡目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三).文化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含义: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表现:
①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得到启示、享受,困惑等,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那么人们是否自然地就变得高尚起来呢?
【注意】潜移默化不都是消极被动和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潜移默化≠消积被动
要求: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文化活动,通过自觉学习,主动感悟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教师提出问题:定居海外的华裔在一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例如:华盛顿唐人街,巴黎华人庆春节,南非春节舞狮乐,这说明什么?
(三).文化影响的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上、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注意】深远持久≠永恒不变.
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地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形成:“三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三观” 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点拨:【注意】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强调不知不觉的,是无形性和非强制性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和方式,是一种熏陶、一种陶冶。
例:润物细无声;孟母三迁;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强调影响的时效性,效果和结果
例:中华民族的春节情结;乡音难改等
【课堂小结】
2.1 感受文化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人们能自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