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学习重难点认识消化道的组成了解消化腺的功能、名称了解各种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分类及其作用知道口腔、胃、小肠、大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消化道和消化腺1.消化系统组成:A、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B、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2.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蛋白质、糖类、脂肪),吸收营养物质图1.消化系统知识点梳理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①物理性性消化是指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头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②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总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流入的部位口腔胃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小肠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所含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多种消化酶无消化酶多种消化酶4.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①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③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④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图2.营养物质吸收部位示意图5.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①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这是小肠成为食物消化主要场所的原因。②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知识点梳理三、实验探究实验一: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1.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2.实验原理: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分解为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遇麦芽糖不变色。3.实验装置如图4.实验现象及结论步骤ABC1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32mL唾液溶液2mL蒸馏水1mL5%的盐酸溶液+2mL唾液溶液437℃水浴加热5~10分钟37℃水浴加热5~10分钟37℃水浴加热5~10分钟现象不变蓝变蓝变蓝结论A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且需要适宜的环境5.命题突破(1)试管B中加入蒸馏水而不加唾液溶液的原因: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是空白对照组。(2)为什么C试管中要加1mL5%的盐酸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C试管中加1mL5%的盐酸溶液是为了创造不同的pH环境,探究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条件。(3)实验中,温度要控制在37℃的原因:因为其他条件相同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4)收集唾液的方法:先用清水漱口,再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使唾液流入试管中。实验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及结论步骤ABC1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310℃水浴加热5分钟37℃水浴加热5分钟60℃水浴加热5分钟4加1滴碘液加1滴碘液加1滴碘液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结论B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3.命题突破(1)实验中为什么将装有淀粉和唾液淀粉酶的试管分别水浴加热后,再混合在一起?避免混合前温度不一样,混合后温度不均匀对结果造成不利影响。(2)若要说明A中和C中的淀粉是否也有少量水解,该如何操作?再加一组实验,将唾液淀粉酶溶液换成蒸馏水,分别在10℃和60℃中进行实验,最后加入碘液观察现象。(3)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①设置对照组;②控制变量法。三、典型例题考点1:消化道和消化腺例1:李昊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瓜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一段旅程()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变式1: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流入胃中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③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变式2: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⑥]大肠)。图中[]能分泌的胆汁,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2)[]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内表面有许多、其中有许多,能分泌。(3)[]和[]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十二指肠。考点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例2: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变式1: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葡萄糖淀粉消化的产物主要在小肠内吸收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变式2:小宝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小宝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④脂肪酸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水A.④⑥B.①③④C.①⑦D.①⑥变式3: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②开始消化淀粉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多种消化酶④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场所考点3:酶的活性探究例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ABCD变式1: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mL唾液放入小烧杯中。②取两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做如图所示的处理:(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的消化作用。(3)实验过程D中,1号试管中浆糊颜色,原因是。2号试管中浆糊颜色,原因是。【分析与讨论】(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支试管的作用是。(5)若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则这两支试管中浆糊的颜色。(6)若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则实验现象可能是。变式2: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123稀释的唾液淀粉酶1毫升1毫升1毫升试剂1毫升盐酸1毫升蒸馏水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毫升2毫升2毫升37℃水浴5分钟碘液2滴2滴2滴实验预测变蓝不变蓝变蓝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不变蓝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四、课堂训练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②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D.?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3.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胃液、肠液B.?胰液、胃液C.?胰液、肠液D.?唾液、胰液4.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6.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H=a时,e点下移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7.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必须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8.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分解C.?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D.?蛋白质最初消化部位是胃,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10.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一组消化终产物是(??)A.?蛋白质、淀粉、脂肪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C.?二氧化碳、水、尿素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Syman5.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学习重难点认识消化道的组成了解消化腺的功能、名称了解各种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分类及其作用知道口腔、胃、小肠、大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一、消化道和消化腺1.消化系统组成:A、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B、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2.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蛋白质、糖类、脂肪),吸收营养物质图1.消化系统知识点梳理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①物理性性消化是指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头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②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总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肠腺流入的部位口腔胃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小肠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所含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多种消化酶无消化酶多种消化酶4.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①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③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④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图2.营养物质吸收部位示意图5.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①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这是小肠成为食物消化主要场所的原因。②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知识点梳理三、实验探究实验一: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1.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2.实验原理: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分解为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遇麦芽糖不变色。3.实验装置如图4.实验现象及结论步骤ABC1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32mL唾液溶液2mL蒸馏水1mL5%的盐酸溶液+2mL唾液溶液437℃水浴加热5~10分钟37℃水浴加热5~10分钟37℃水浴加热5~10分钟现象不变蓝变蓝变蓝结论A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且需要适宜的环境5.命题突破(1)试管B中加入蒸馏水而不加唾液溶液的原因: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是空白对照组。(2)为什么C试管中要加1mL5%的盐酸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C试管中加1mL5%的盐酸溶液是为了创造不同的pH环境,探究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条件。(3)实验中,温度要控制在37℃的原因:因为其他条件相同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4)收集唾液的方法:先用清水漱口,再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使唾液流入试管中。实验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实验过程及结论步骤ABC1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mL1%的淀粉溶液2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310℃水浴加热5分钟37℃水浴加热5分钟60℃水浴加热5分钟4加1滴碘液加1滴碘液加1滴碘液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结论B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3.命题突破(1)实验中为什么将装有淀粉和唾液淀粉酶的试管分别水浴加热后,再混合在一起?避免混合前温度不一样,混合后温度不均匀对结果造成不利影响。(2)若要说明A中和C中的淀粉是否也有少量水解,该如何操作?再加一组实验,将唾液淀粉酶溶液换成蒸馏水,分别在10℃和60℃中进行实验,最后加入碘液观察现象。(3)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①设置对照组;②控制变量法。三、典型例题考点1:消化道和消化腺例1:李昊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瓜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一段旅程()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答案】B变式1: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流入胃中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③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答案】A变式2: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示例[⑥]大肠)。图中[]能分泌的胆汁,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2)[]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它的内表面有许多、其中有许多,能分泌。(3)[]和[]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十二指肠。【答案】(1)①肝脏(2)④胃皱襞胃腺胃酸(3)①肝脏⑤胰腺考点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例2: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答案】C变式1: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葡萄糖淀粉消化的产物主要在小肠内吸收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D.淀粉是消化道中最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物质【答案】B变式2:小宝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小宝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①葡萄糖②氨基酸③甘油④脂肪酸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水A.④⑥B.①③④C.①⑦D.①⑥【答案】B变式3: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②开始消化淀粉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多种消化酶④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场所【答案】C考点3:酶的活性探究例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条件下催化活性都会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ABCD【答案】D变式1: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mL唾液放入小烧杯中。②取两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做如图所示的处理:(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的消化作用。(3)实验过程D中,1号试管中浆糊颜色,原因是。2号试管中浆糊颜色,原因是。【分析与讨论】(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支试管的作用是。(5)若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则这两支试管中浆糊的颜色。(6)若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则实验现象可能是。【答案】(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唾液对淀粉(3)变蓝色淀粉没有变化不变蓝淀粉被分解(4)形成对照(5)都变蓝(6)先都变蓝色,之后2号试管的蓝色消失变式2: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123稀释的唾液淀粉酶1毫升1毫升1毫升试剂1毫升盐酸1毫升蒸馏水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毫升2毫升2毫升37℃水浴5分钟碘液2滴2滴2滴实验预测变蓝不变蓝变蓝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不变蓝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2)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四、课堂训练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②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D.?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答案】C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2.【答案】B3.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胃液、肠液B.?胰液、胃液C.?胰液、肠液D.?唾液、胰液3.【答案】C4.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4.【答案】C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5.【答案】C6.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H=a时,e点下移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6.【答案】A7.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如图所示,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必须消化成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甲B.?乙C.?丙D.?丁7.【答案】C8.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8.【答案】C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B.?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分解C.?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D.?蛋白质最初消化部位是胃,最终消化部位是小肠9.【答案】B10.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的一组消化终产物是(??)A.?蛋白质、淀粉、脂肪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C.?二氧化碳、水、尿素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10.【答案】DSyma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学生版).docx 5.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聚焦课本培优训练(华师大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