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硫及其化合物课时2 硫酸及含硫物质的转化【知识点1】工业制硫酸以上为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请依图写出工业制硫酸的⑴⑵⑶各步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⑵⑶【知识点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是因为浓硫酸能。我们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用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大量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边边。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就是平时说的浓硫酸的“脱水性”。请根据教材图5-5描述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现象蔗糖变,体积,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并放出气味的气体。反应方程式3.强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实验5-3(P5)】在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槽,并嵌入下端卷成状的铜丝。在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塞好橡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先后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试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将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⑴实验装置如右(见P5图5-6)⑵实验现象:①试管中品红溶液,加热后的溶液发现能,说明生成的气体为。②试管中石蕊溶液。③拔出铜丝,把试管中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中,溶液呈色,说明溶液中有离子存在。⑶反应原理:。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被还原的元素是,反应中体现了硫酸的性与性。⑷尾气处理:可用溶液吸收尾气。装置图中的浸碱棉团的作用是。⑸实验中的使用可抽动的铜丝的目的是。把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实验证明:由于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思考与讨论】⑴硫酸具有酸的哪些共同的性质?请举例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⑵实验室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酸稀硫酸电离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离子全部是遇指示剂(石蕊)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与碱反应(NaOH)与碱性氧化物(CuO)反应与盐反应(Na2CO3)与金属反应(Fe)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是因为它们具有性。【资料卡片(P6)】硫酸盐硫酸钙1、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利用这性质,石膏用来制作模型和石膏绷带。2、石膏可用来调节。硫酸钡利用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且不易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硫酸铜1、CuSO4(白色粉末)(色晶体),这一性质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有少量。2、胆矾和石灰乳混合制成“波尔多液”。【知识点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5-4】在三支试管(编号Ⅰ、Ⅱ、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相关的反应离子方程式。试管现象离子方程式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小结:在实验室里,通常先用酸化,再加入溶液来检验SO42-的存在。【思考与讨论】⑴经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得到的粗盐中还含一些可溶性硫酸盐及MgCl2、CaCl2等杂质。如果按照下表所示顺序除去它们,应加入什么试剂?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杂质加入的试剂离子方程式硫酸盐溶液MgCl2溶液CaCl2溶液⑵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去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它的离子?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这些离子?⑶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所加试剂的种类,还要考虑哪些问题?【知识点4】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资料卡片(P7)】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环境无氧环境火山口地表附近大气中硫的存在形式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单质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SO2、SO3、H2SO3、H2SO4等【探究】⑴常见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如下图:⑵从上述转化关系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设计实验其转化,并填写下表。转化目标(价态变化)转化前的含硫物质选择试剂(氧化剂或还原剂)转化后的含硫物质预期现象-2→00→-2-2→+4+6→+4⑶综合考虑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法导引P8】化学实验设计【过关练习】1、填空: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性(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性(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性(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性(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性(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性(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性2、以下气体:O2、H2、CO、CO2、Cl2、HCl、HBr、H2S、NH3、SO2、N2中,不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有。3、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B.先用硝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C.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D.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4、在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实验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这是因为浓硫酸与蔗糖脱水生成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而硫酸被还原为。在加热的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也能发生相同的反应,该反应原理为:。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性。我们可采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检验该反应的三种产物。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⑵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除尽气体。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5、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Y的化学式为,检验Y所用的试剂是。(2)W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填序号)。a.Na2S+S b.Na2SO3+Sc.Na2SO3+Na2SO4d.SO2+Na2SO4(4)将X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第1页第1节硫及其化合物课时2 硫酸及含硫物质的转化【知识点1】工业制硫酸以上为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请依图写出工业制硫酸的⑴⑵⑶各步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4FeS2+11O22Fe3O4+8SO2↑⑵SO2+O2SO3⑶SO3+H2O=H2SO4【知识点2】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我们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用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边加入浓硫酸边搅拌。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就是平时说的浓硫酸的“脱水性”。请根据教材图5-5描述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12H22O1112C+11H2O2H2SO4(浓)+CCO2↑+SO2↑+2H2O3.强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实验5-3(P5)】在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塞好橡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先后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试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将试管里的物质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⑴实验装置如右(见P5图5-6)⑵实验现象:①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发现能恢复原色,说明生成的气体为SO2。②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③拔出铜丝,把试管中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中,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有铜离子存在。⑶反应原理:2H2SO4(浓)+CuCuSO4+SO2↑+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硫酸,还原剂是铜,被还原的元素是硫,反应中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性与酸性。⑷尾气处理: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装置图中的浸碱棉团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⑸实验中的使用可抽动的铜丝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反应。把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实验证明:由于浓H2SO4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浓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SO2。【思考与讨论】⑴硫酸具有酸的哪些共同的性质?请举例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⑵实验室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酸稀硫酸电离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遇指示剂(石蕊)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碱反应(NaOH)H++OH-=H2O与碱性氧化物(CuO)反应CuO+2H+=Cu2++H2O与盐反应(Na2CO3)CO32-+2H+=CO2↑+H2O与金属反应(Fe)Fe+2H+=Fe2++H2↑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是因为它们具有强氧化性。【资料卡片(P6)】硫酸盐硫酸钙1、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利用这性质,石膏用来制作模型和石膏绷带。2、石膏可用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硫酸钡利用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且不易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硫酸铜1、CuSO4(白色粉末)CuSO4·5H2O(蓝色晶体),这一性质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有少量水。2、胆矾和石灰乳混合制成“波尔多液”。【知识点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5-4】在三支试管(编号Ⅰ、Ⅱ、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相关的反应离子方程式。试管现象离子方程式试管Ⅰ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后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试管Ⅱ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后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试管Ⅲ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后沉淀溶解Ba2++CO32-=BaCO3↓BaCO3+2H+=H2O+CO2↑+Ba2+小结:在实验室里,通常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来检验SO42-的存在。【思考与讨论】⑴经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得到的粗盐中还含一些可溶性硫酸盐及MgCl2、CaCl2等杂质。如果按照下表所示顺序除去它们,应加入什么试剂?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杂质加入的试剂离子方程式硫酸盐BaCl2溶液Ba2++SO42-=BaSO4↓MgCl2NaOH溶液Mg2++2OH-=Mg(OH)2↓CaCl2Na2CO3溶液Ca2++CO32-=CaCO3↓⑵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去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它的离子?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这些离子?⑶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时,除了要考虑所加试剂的种类,还要考虑哪些问题?【知识点4】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资料卡片(P7)】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环境无氧环境火山口地表附近大气中硫的存在形式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单质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SO2、SO3、H2SO3、H2SO4等【探究】⑴常见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如下图:⑵从上述转化关系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设计实验其转化,并填写下表。转化目标(价态变化)转化前的含硫物质选择试剂(氧化剂或还原剂)转化后的含硫物质预期现象-2→0H2SH2O2S生成淡黄色物质0→-2SFeFeS剧烈反应,生成黑色固体-2→+4H2SO2SO2产生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6→+4H2SO4CuSO2⑶综合考虑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法导引P8】化学实验设计【过关练习】1、填空: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脱水性__(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吸水性_(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__酸性_(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_强氧化性_(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_高沸点性_(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_强氧化性__(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__酸性_2、以下气体:O2、H2、CO、CO2、Cl2、HCl、HBr、H2S、NH3、SO2、N2中,不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有HBr、H2S、NH3;3、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A.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B.先用硝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C.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D.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4、在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实验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这是因为浓硫酸与蔗糖脱水生成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在加热的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也能发生相同的反应,该反应原理为:2H2SO4(浓)+CCO2↑+SO2↑+2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我们可采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检验该反应的三种产物。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⑵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作用是检验H2O。B中加入的试剂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C中加入的试剂是足量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尽SO2气体。D中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CO2。5、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Y的化学式为SO2 ,检验Y所用的试剂是品红溶液。(2)W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b_(填序号)。a.Na2S+S b.Na2SO3+Sc.Na2SO3+Na2SO4d.SO2+Na2SO4(4)将X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2∶1_。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2 硫酸及含硫物质的转化 寒假衔接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学生版).docx 5.1 硫及其化合物 课时2 硫酸及含硫物质的转化 寒假衔接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