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晋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复习资料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 午后2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 — 一天中最低气温值 一天中最高气温为什么不在12时? 因为空气获得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散发的热量,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再把热量传导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上 海洋上 陆地上 海洋上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1月 2月 7月 8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从纬度位置看——由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位置——基本因素】 从海陆分布看——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海陆分布】 从地形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地形】 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分布特点: 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向高玮递减。 1月等温线较密集,7月等温线较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较大。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地理气温高于海洋。 气温【气温曲线图】 概念——大气的冷暖程度。 单位——摄氏度(℃) 测量仪器:温度计 表示:日、月、年平均气温 降水【降水量柱状图】 含义 形式:雨、雪、冰雹等 单位:毫米(mm) 表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 ②不同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赤道地区>两极地区【纬度地区】 亚欧大陆:沿海>内陆【海陆分布】 回归线附近:东岸>西岸【海陆分布】 山地:迎风坡>背风坡【地形】 天气 天气的特点:时间短、无规律、变化快。 风向和风力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8个基本方向。风力时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识记天气符号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一般情况下,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分布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距海远,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地形 一般情况下,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 气候 区别 时间长短 时间短 时间长 变化大小 时刻变化 变化不大 联系 是形成气候的基础 表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举例 阴晴、风雨、冷热等 四季如春、冬冷夏热等 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①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最冷月>15℃——热带,全年高温。 最冷月>0℃——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最冷月<0℃——温带,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10℃——寒带 ②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 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分布规律:0°—10°S/N大陆全部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典型地区:刚果盆地、印度尼西亚、亚马孙雨林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分布规律:10°—20°S/N大陆中部和西部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巴西大部、委内瑞拉(奥利诺科平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墨西哥高原 植被类型:热带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20°—30°S/N大陆西部和内部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典型地区:撒哈拉沙漠、红海沿岸、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美秘鲁 植被类型: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S/N大陆西部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好望角、开普敦)、美国西部(旧金山、好莱坞)、南美智利(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40°—60°S/N大陆西部 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典型地区:西欧、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北美美国加拿大西部沿海(西雅图)、南美智利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10°—25°N大陆东部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典型地区:南亚印度半岛(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南亚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10°N以北的菲律宾、中国海南、台湾南部 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强调:只有亚洲有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25°—35°S/N大陆东部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风——东南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典型地区:中国南方、韩国、日本南部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35°—55°N大陆东部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风——东南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典型地区:中国北方、朝鲜、日本北部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落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30°—60°S/N 气候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深入(受大陆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年较差大,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典型地区: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亚、北美大陆、俄罗斯大部 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55°—70°N 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 典型地区:俄罗斯、加拿大、北欧 植被类型:亚寒带针叶林带 14.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 衣: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人们穿着衣袖易于穿脱的藏袍等。 食:南方地区温暖多雨,水稻种植面积大,人们的主食以大米为主;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降水较少,多旱地作物,小麦种植面积大,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饮食中肉奶及其加工产品比例较大等。 住: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云南的竹楼,通风散热;东北地区的火炕,温暖舒适等。 行: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湖密布,水运便利;北方地区降水少,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等。 农业生产:表现在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植被类型等方面。 15.请你为保护大气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献计献策。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大气空气质量监测,防治工业污染,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使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节约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