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B B B A A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B C C C B B D D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10分)(1)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文化大革命;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全面小康 (各1分,共4分)(2)第一次:从贫困到温饱;第二次:从温饱到小康。(每点1分,共2分)(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两点即可,4分,每个2分)22. 【岁月历程】(14分)(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分)(2)可喜的变化有: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均收入和公众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3分)存在的问题有: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公众具备的科学素养的比例还比较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每点1分,共4分)(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3分)23.【关注国情】(10分)(1)材料一: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减慢;(3分)材料二:人口老龄化加速。(1分)(2)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增加国民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分)(3)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浪费严重(或水土流失、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4分)24.【综合探究】(8分)(1)我国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不高。(2分)(2)全球气候变暖;发展问题;公平性。(各1分,共3分)(3)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25.【聚焦世界】(8分)(1)和平问题。(1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2)赞同。(1分)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历史原因是发达国家对非洲长期的殖民侵略;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不等价交换。(写出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3)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26.【国际趋势】(10分)(1)材料一:经济全球化;(1分)材料二:政治多极化。(1分)(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分)1979年,中美建交。(2分)(3)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国防建设。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PAGE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卷命题单位:南苑中学 命题人:沈彦莹 核对人:吴宝松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下列二战后发生的事件中,能说明亚非拉国家崛起的是 ( ▲ )①非洲大陆独立运动的完成 ②亚非会议的召开③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 ④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2008年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小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适合选入该网页的有 ( ▲ )A.出席亚非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4.非洲▲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终结,而中国▲的顺利收回,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 ▲ )A.纳米比亚、香港 B.纳米比亚、澳门 C.埃及、香港 D.埃及、澳门5.下列选项中前后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抗美援朝——美国海军侵入我国台湾海峡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C.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D.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6.荒漠化作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下列反映荒漠化这一环境问题的事件是 ( ▲ )A.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B.美国的“黑风暴”事件C.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D.美国拉夫运河事件7.在“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 )A.科学技术 B.人民群众 C. 立法工作 D.党的领导8.当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C.“三废”问题 D.赤潮问题9.下列属于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 )①青藏公路 ②青藏铁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 ▲ )①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③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解决“乡愁”,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的是 ( ▲ )A.坚持“一国两制” B.坚持两岸平等C.坚持“一中一台”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2.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达到12016.7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一事实说明 ( ▲ )A.我国主要依靠外商搞建设 B.我国正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C.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13.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 ( ▲ )A.提倡晚婚晚育 B.提高人口素质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倡少生优生14.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战乱、局部和平C.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D.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15.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是指 ( ▲ )①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③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从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 ▲ )①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②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自然跟不上③该工厂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④企业应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人与自然方面的问题,如①环境污染 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能源短缺 ⑤生态破坏 (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18.树立全球观念就必须 ( ▲ )①尊重每个国家的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 ②树立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观念③尊重本民族意识的提高 ④世界各国人民应平等交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 B.节水节电,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产业C.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D.先发展经济,再搞好环境20.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B.人口过多、增长过快C.资源利用率不高 D.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② ③ 总体小康① 1978 2000 ④ 共同富裕1949 1956 1966 1976 2001 2020(1)请分别写出与上图中的①②③④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2)请写出③事件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哪两大历史性跨越?(2分)(3)2001年是美好的一年,有很多可以纪念的事,请写出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两件大事。(4分)22. 【岁月历程】60多年的峥嵘岁月,60多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请你写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农村出现的失误与挫折。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2) 60多年来有太多的变化和太多的惊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下是某校九年级一班收集到的信息的一部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计表》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均收入(元) 农村人均收入(元) 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2001 2138 6798 1534 0.31%2007 3800 10200 2200 0.89%注:该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有的企业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严重的现象。上述信息反映出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7分)(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怎样解决信息中所反映出的问题?(3分)23.【关注国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普查登记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材料二:《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材料三: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人口特点。(4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人口特点会给我国造成怎样的影响?(2分)(3)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三中的问题的原因。(4分)24. 【综合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为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某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阅读图书资料和网上搜索,他们获取了如下资料:资源类别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利用情况 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耗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每年仅生产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万棵树材料二: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于2010年12月11日闭幕。经过近两周的紧张、艰难磋商,大会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决议”,取得积极成果。“坎昆”会议谈判之所以艰难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极力逃避应该承担的减排义务。材料三:图《中国持工业节能减排靓丽成绩单》。(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资源存在哪些问题?(2分)(2)坎昆气候大会召开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在会上,发达国家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3分)(3)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说材料三中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节能减排”?(3分)25. 【聚焦世界】阅读并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2010年上半年,巴基斯坦、俄罗斯、伊拉克等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事件。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3月20日,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发动了利比亚战争。材料二:2005年七、八月份,一场灾荒波及大半个非洲大陆 ,许多国家都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中, 导致灾荒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贫困、战乱也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非洲的大饥荒,许多人谴责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动作缓慢。尤其是富国的冷漠表现遭到了批评,许多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今日非洲的贫穷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划线内容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3)要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2分)26. 【国际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二:如图。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深受次贷重创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使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并且伤及实体经济。(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哪一基本特征?(2分)(2)“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列举这两位巨人在20世纪70年代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的具体表现。(4分)(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巨人林立的国际社会中稳步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4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XX化工厂本世纪中叶日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B B B A A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B C C C B B D D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10分)(1)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文化大革命;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④全面小康 (各1分,共4分)(2)第一次:从贫困到温饱;第二次:从温饱到小康。(每点1分,共2分)(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两点即可,4分,每个2分)22. 【岁月历程】(14分)(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分)(2)可喜的变化有: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均收入和公众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3分)存在的问题有: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公众具备的科学素养的比例还比较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每点1分,共4分)(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3分)23.【关注国情】(10分)(1)材料一: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减慢;(3分)材料二:人口老龄化加速。(1分)(2)导致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增加国民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分)(3)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浪费严重(或水土流失、荒漠化),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4分)24.【综合探究】(8分)(1)我国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不高。(2分)(2)全球气候变暖;发展问题;公平性。(各1分,共3分)(3)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25.【聚焦世界】(8分)(1)和平问题。(1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分)(2)赞同。(1分)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历史原因是发达国家对非洲长期的殖民侵略;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不等价交换。(写出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3)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26.【国际趋势】(10分)(1)材料一:经济全球化;(1分)材料二:政治多极化。(1分)(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分)1979年,中美建交。(2分)(3)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国防建设。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4分)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10分)(1)(4分)(2)(2分)(3)(4分)22. 【岁月历程】(14分)(1)(4分)(2)(7分)(3) (3分)23.【关注国情】(10分)(1)(4分)(2)(2分)(3)(4分)24.【综合探究】(8分)(1)(2分)(2)(3分)(3)(3分)25.【聚焦世界】(8分)(1)(3分)(2)(3分)(3)(2分)26.【国际趋势】(10分)(1)(2分)(2)(4分)(3)(4分)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10分)(1)(4分)(2)(2分)(3)(4分)22. 【岁月历程】(14分)(1)(4分)(2)(7分)(3) (3分)23.【关注国情】(10分)(1)(4分)(2)(2分)(3)(4分)24.【综合探究】(8分)(1)(2分)(2)(3分)(3)(3分)25.【聚焦世界】(8分)(1)(3分)(2)(3分)(3)(2分)26.【国际趋势】(10分)(1)(2分)(2)(4分)(3)(4分)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PAGE2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思品期中素质检测卷命题单位:南苑中学 命题人:沈彦莹 核对人:吴宝松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是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下列二战后发生的事件中,能说明亚非拉国家崛起的是 ( ▲ )①非洲大陆独立运动的完成 ②亚非会议的召开③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 ④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2008年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小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适合选入该网页的有 ( ▲ )A.出席亚非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4.非洲▲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终结,而中国▲的顺利收回,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 ▲ )A.纳米比亚、香港 B.纳米比亚、澳门 C.埃及、香港 D.埃及、澳门5.下列选项中前后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抗美援朝——美国海军侵入我国台湾海峡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C.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D.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6.荒漠化作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下列反映荒漠化这一环境问题的事件是 ( ▲ )A.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B.美国的“黑风暴”事件C.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D.美国拉夫运河事件7.在“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 )A.科学技术 B.人民群众 C. 立法工作 D.党的领导8.当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暖C.“三废”问题 D.赤潮问题9.下列属于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 )①青藏公路 ②青藏铁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0.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 ( ▲ )①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③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解决“乡愁”,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的是 ( ▲ )A.坚持“一国两制” B.坚持两岸平等C.坚持“一中一台”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2.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达到12016.7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一事实说明 ( ▲ )A.我国主要依靠外商搞建设 B.我国正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C.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13.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 ( ▲ )A.提倡晚婚晚育 B.提高人口素质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倡少生优生14.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 ▲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战乱、局部和平C.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D.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15.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是指 ( ▲ )①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③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从右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 ▲ )①发展经济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②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自然跟不上③该工厂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④企业应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人与自然方面的问题,如①环境污染 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能源短缺 ⑤生态破坏 (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18.树立全球观念就必须 ( ▲ )①尊重每个国家的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 ②树立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观念③尊重本民族意识的提高 ④世界各国人民应平等交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下列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 B.节水节电,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产业C.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D.先发展经济,再搞好环境20.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B.人口过多、增长过快C.资源利用率不高 D.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二、非选择题:(6大题,共60分)21.【往事回顾】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② ③ 总体小康① 1978 2000 ④ 共同富裕1949 1956 1966 1976 2001 2020(1)请分别写出与上图中的①②③④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4分)(2)请写出③事件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哪两大历史性跨越?(2分)(3)2001年是美好的一年,有很多可以纪念的事,请写出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两件大事。(4分)22. 【岁月历程】60多年的峥嵘岁月,60多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请你写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农村出现的失误与挫折。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2) 60多年来有太多的变化和太多的惊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下是某校九年级一班收集到的信息的一部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统计表》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均收入(元) 农村人均收入(元) 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2001 2138 6798 1534 0.31%2007 3800 10200 2200 0.89%注:该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有的企业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严重的现象。上述信息反映出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7分)(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怎样解决信息中所反映出的问题?(3分)23.【关注国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普查登记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材料二:《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材料三: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人口特点。(4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人口特点会给我国造成怎样的影响?(2分)(3)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三中的问题的原因。(4分)24. 【综合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为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某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阅读图书资料和网上搜索,他们获取了如下资料:资源类别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利用情况 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耗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每年仅生产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万棵树材料二: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于2010年12月11日闭幕。经过近两周的紧张、艰难磋商,大会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决议”,取得积极成果。“坎昆”会议谈判之所以艰难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极力逃避应该承担的减排义务。材料三:图《中国持工业节能减排靓丽成绩单》。(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资源存在哪些问题?(2分)(2)坎昆气候大会召开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在会上,发达国家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3分)(3)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说材料三中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节能减排”?(3分)25. 【聚焦世界】阅读并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2010年上半年,巴基斯坦、俄罗斯、伊拉克等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事件。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3月20日,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发动了利比亚战争。材料二:2005年七、八月份,一场灾荒波及大半个非洲大陆 ,许多国家都笼罩在饥饿的阴影中, 导致灾荒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外,贫困、战乱也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非洲的大饥荒,许多人谴责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动作缓慢。尤其是富国的冷漠表现遭到了批评,许多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今日非洲的贫穷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划线内容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3)要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2分)26. 【国际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二:如图。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深受次贷重创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使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并且伤及实体经济。(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哪一基本特征?(2分)(2)“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列举这两位巨人在20世纪70年代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的具体表现。(4分)(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巨人林立的国际社会中稳步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4分)经济效益环境保护XX化工厂本世纪中叶日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1第二学期期中试卷.doc 参考答案.doc 答题卷.doc 2011第二学期期中试卷.doc 参考答案.doc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