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三 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备考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三 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三 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
-5715041910
00
课程要求
①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②了解声音的特性
-5588043815
00
基础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裁判员才能听见声音,说明虽然声源振动停止了,但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
(1)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
①定义: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回声的传播速度不改变。
②回声测距的原理: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则所测的距离为。
③原声与回声间隔大于0.1 s时,人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速
(1)定义
声音传播的快慢称为声速。
影响因素
①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
②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声音的特性
音调
①定义
人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②决定因素
音调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日常描述
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低沉)、女高音(尖细),以及手指按压琴弦的位置不同,声音不同,都指的是音调。
响度
①定义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②决定因素
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日常描述
日常生活中的低声细语、震耳欲聋、引吭高歌等描述的都是响度。
音色
①定义
我们把声音的品质称为音色。
②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③日常描述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闻其声知其人、模仿别人的声音、区分不同的演奏乐器等都是音色。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
①音调与响度无关;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声速、音调和音色均不变。
-9588562230
00
方法技巧点拨
声现象中常用方法总结
比较法: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归纳法:根据“物体振动发声”的大量事实,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的结论。
转换法:把人眼看不见的振动转换为激起的水花、跳动的小球等。
实验推理法:抽气机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出:如果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叫做
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172085158750空气振动
00空气振动
1028700302895001443355168275鼓膜振动
00鼓膜振动
2276475312420002698750177800听小骨
00听小骨
4218940161925听觉神经
00听觉神经
4232910679450大脑
00大脑
361188031623000464756537465000
316484024066500222821520891500110934523241000 耳廓 听小骨 听觉神经
221234082423000170434072898000
外耳道 鼓膜
对频率的理解
64452576835
00
定义:每秒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用f表示
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越快,振动越慢,频率越高,听起来越清脆;
频率越低,音调越高,音调越低,听起来越低沉

频率
音调高低不同的
波形图

易错提醒: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波形图与声音的关系
139509510350500
48196515176500 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4605007048500波形图 波的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5411455715000波的形状 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5588053975
00
经典例题解读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解析:物体振动发声,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男同学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较低.故选A.
答案:A
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分析是指声音( )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解析:题中的“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
答案:C
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解析: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答案:甲和丙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我们发现闹钟的铃声________,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这里得出结论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实际实验中,虽然听到的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闹钟的铃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断,当玻璃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将听不到闹钟的铃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用到的一种物理方法是实验推理法.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始终能听到闹钟的铃声,其原因可能是玻璃罩内的空气不能全部被抽出.
答案: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玻璃罩内的空气不能全部被抽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