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共筑生命家园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2020年,地球可谓是多灾多难。同学们知道今年发生了哪些灾难吗?--地球母亲生病了,我们决不能再装睡。导入课题:“共筑生命家园”让我们都来当一当医生,给我们生病的地球母亲看看病开处方。学生积极思考,感受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病倒了,需要救助用学生了解的灾难例子导入,学生能更好的进行感受讲授新课处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诗歌感受:听并感受《饮酒》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开出处方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结合“伦敦杀人雾”事件,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探索“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导入两个例子:①青藏铁路与藏羚羊的故事②港珠澳大桥和白海豚的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4.小组讨论总结: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小试身手练习一处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辩论赛:了解相关资料后,辩论余村到底应该坚守“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呢?2.体会习近平提出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探索问题“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由余村、蚂蚁森林、风力发电、城市森林公园等例子总结: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4.小试身手练习二5.小结:同学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最后,就让我们跟随习主席的脚步一起看看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观看视频《美丽中国》)学生认真感受,积极讨论思考,学会自己总结学生积极进行辩论赛,小组合作探索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通过让学生自己感受,例子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措施通过让学生进行辩论赛,开出第二个处方。并通过图片例子探索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给生病的地球母亲开好了两个处方。也知道了“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蓝天常在”这是我们美丽中国的愿景,更加是我们每位中国人民的努力方向。所以请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共筑生命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母亲重回美丽。作业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拍摄一个微视频,记录身边的绿色、低碳行为。教学反思(共28张PPT)欢迎!中国南方洪灾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冰川轰然坍塌澳洲大火东非蝗灾2020年地球多灾多难地球母亲生病了,我们绝不能再装睡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方一:(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人自然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视频:《1952年伦敦“杀人雾”事件》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开发利用符合自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有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相互依存生态危机(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在可可西里高原的五道梁至楚玛尔河一带,是藏羚羊迁徙的必经之地。而这一迁徙行为是野生动物们生命繁衍和延续的固定习惯,青藏铁路的建设也注定必须重视这无法回避的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生态问题。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和繁殖,青藏铁路的所有工程在设计时尽可能避绕国家自然保护区,避免惊扰野生动物,同时在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建设动物通道,也就是在铁路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涵洞,让藏羚羊等动物既可自由通过又不干扰铁路运营.建设单位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青藏铁路全线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在近两年的迁徙中,藏羚羊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迁徙环境,同时,这些宽阔的通道也是青藏铁路线上新近建立的特色人文景观。遵循自然规律(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大桥修建过程中,为保护中华白海豚,耗资约3.4亿元。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水域的海洋环境极为敏感。为实现白海豚“不搬家”目标,研究人员300多次出海跟踪,拍了30万张照片,对千余头白海豚进行标识;举办白海豚保护知识培训29次,共2544人次参加;缩短施工工期,调整施工方案,如将工可阶段318个桥墩减少至施工阶段的224个桥墩......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污染、零事故),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尊重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小组讨论小试身手判断正误题(请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不利用资源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浙江余村浙江余村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处方二:(三)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三)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蚂蚁森林”提倡的是一种什么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式值得提倡?(三)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电站站城市森林公园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海绵城市三北防护林(三)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三)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继“河长制”建立之后,2018年底“湖长制”全面建立。截至2019年初,全国123万多名河长上岗,在1.4万个湖泊设立2.4万名四级湖长,3.3万名村级湖长。这意味着河湖管护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河湖正变成现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体现了我国()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巩固练习B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小结作业作业:请同学们拍摄一个微视频,记录身边的绿色、低碳行为。谢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mp4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doc 共筑生命家园.ppt 纯音乐-大自然音乐虫叫鸟鸣森林音乐.mp3 美丽中国愿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