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教案+训练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教案+训练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资源简介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随堂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年的香港暴力事件实际上是由美国等反华势力同“港独”分子共同策划的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的祸港乱港暴乱,香港和大陆是命运与共的兄弟,我们决不允许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告诉我们(
)
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
②维护国家统一是香港和大陆人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③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④一个中国原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
①国家运用专政职能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切实净化网络环境
②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不能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
③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要尊重国歌,维护国歌尊严
④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自觉维护他人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此,公民应当(
)
A.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参与社会治理,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
C.提升政治素养,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D.完善法律制度,保障自身权益充分实现
4.2020
年各地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明确指出,到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收益水平明显提高。我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①确立了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表明我国全民的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是基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④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活体现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5.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响遍了街头巷尾。据此回答下题。
从现阶段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角度来看,下列对“我”和“我的祖国"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应创造条件,让公民更多地参与国家管理
②国家以人民利益为重,满足公民各种需求
③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④公民要在享受权利的基础上履行爱国护国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6.宪法的每一次修正,都是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支持。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有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面的自由权。
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五四宪法)对共同纲领规定的公民权利给予了肯定,并要求国家保障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和提供必要的物质便利,扩大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宪法权利主体的范围。
现行宪法(简称八二宪法)是在五四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将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五四宪法规定的23项扩大到29项;首次将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归侨和侨眷等作为宪法权利的主体。八二宪法颁布以来,经过5次修正,形成了52条宪法修正案;其中,在第四次修改时,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宪法的制定、修正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义务。我们决不允许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说明维护国家统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①③正确;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②错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④错误。
2.答案:B
解析:①④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国歌法》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不能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也表明了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要尊重国歌,维护国歌尊严,②③选项正确。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公民应该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A正确;我国公民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B错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主体不是公民,C排除;公民没有立法权,不能“完善法律制度”,D错误。故答案选A。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从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角度来看,“我”和“我的祖国”关系应该是一方面,国家应创造条件,让公民更多地参与国家管理,另一方面,公民要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①③正确;国家应当满足公民正当合法的利益需求,而不是各种需求,②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故答案选B。
6.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地位,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
(2)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宪法的数次修正,都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和完善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表明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3)宪法.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我国数次修正宪法旨在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各项民主权利,满足人民的法治需求。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和保障,表明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基本信息
名称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学设计
执教者
张会琴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广泛性、真实性作进一步的分析。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体现的,是受宪法保障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民主广泛性的具体体现。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通过“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情景导入。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相对应内容的分解和分析。教材阐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因此,权利神圣不容剥夺,义务庄严不容推卸,并说明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材具体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本目主要讲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三个基本原则。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社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这极大地增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中学生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事例的分析、比较、鉴别、探究等教学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政治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议题一“防疫抗疫,国家保障权利”明确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2.通过议题二“爱国守法,公民履行义务”,知道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增强公民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3.通过议题三“聚心合力,坚持正确原则”,对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难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总议题: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三个子议题:防疫抗疫,国家保障权利;爱国守法,公民履行义务;聚心合力,坚持正确原则。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自主学习法:回归课本自主总结归纳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播放视频《2020,这就是我们的答案》教师讲授:如果2020是一场考试,你曾写下怎样的答案?我们一起欣赏视频,回忆那些共克时艰的日子。视频结束后,教师点拨: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正如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言: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作为中国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并以此为视角分析战疫故事,感受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学生观看视频
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用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课件目录】用PPT展示本节课课件目录01:防疫抗疫,国家保障权利材料一:国家主席于2020年8月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探究:(1)请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2)材料一中的“表决通过”是公民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教师点拨:在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朋友圈、QQ群……无数网友记录着、见证着拼搏鏖战的一幕幕。什么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浏览抗疫期间网民的海量留言,我们读到了对最美逆行者的感恩致敬、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强大决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教师补充: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而,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可以通过选举,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将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让渡给这些自己选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大代表;第二,公民有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第三,公民可依照法定程序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课件展示:材料二: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
在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朋友圈、QQ群……无数网友记录着、见证着拼搏鏖战的一幕幕。为抗击疫情,海门市图书馆联合超星公司推出疫情相关系列图书,让读者科学认识“新冠病毒”、疫情防护、心理调节等内容。
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共查处编造、传播涉疫谣言类案件45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3人,行政拘留97人,作其他处理405人。请思考:材料二表明国家保障公民的哪些政治权利
?编造、传播涉疫谣言被查处说明了什么?教师补充:编造、传播涉疫谣言被查处说明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行使自由权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超出法律范围行使权利,势必损害他人、集体甚至国家利益。教师点拨:谣言止于智者。坚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别让涉疫谣言乱了人心。注意: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有法限制,必须依法行使。02爱国守法,公民履行义务播放视频《致我们一起走过的2020》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第七十七条: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探究:(1)请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2)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教师点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赢得世界广泛赞誉。迅速复工复产,作出巨大贡献。疫情防控、匹夫有责。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主动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疫情期间应召抗疫,征兵期间应召入伍。做不给国家添乱,有担当,愿奉献的时代新人!教师总结: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03聚心合力,坚持正确原则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展示材料: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15日通报: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共查处妨害传染病防治类案件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人,其中已批准逮捕4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人;共查处编造、传播涉疫谣言类案件45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3人,行政拘留97人,作其它处理405人;共查处扰乱正常防疫秩序类案件78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28人,行政拘留513人,作其它处理238人。探究:请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知识,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分析查处妨害传染病防治、编造、传播涉疫谣言、扰乱正常防疫秩序类犯罪的合理性。教师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学生浏览本节课学习目标及目录。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代表发言。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和政治自由。学生总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象、内容、地位,监督权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代表发言。学生做笔记:政治自由的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赢得了世界广泛赞誉。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并迅速实现复工复产,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的循环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代表发言。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本初步判断,尝试作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代表发言。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通过阅读课本及材料,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阅读课本及材料,培养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突破重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以致用,能够通过时政热点分析,增强时事理解。突破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内容。待学生总结完后结合第一课所学内容梳理本课内容。一、公民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监督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正确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温故知新。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随堂训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2月8日,河南开封尉氏县公安局对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赵某某(女,29岁)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经查,赵某某是长期在武汉居住人员,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后,于2020年1月23日同其他人自驾车辆从武汉返回,在尉氏县城居住。2020年1月24日,赵某某到医院就诊,对医生隐瞒在武汉居住的经历,对小区物业疫情排查人员多次隐瞒其曾在武汉居住的事实,且不遵守防疫期间相关规定多次外出,在公共场合聚餐,频繁接触他人,导致其在尉氏县居住的住宅小区全面封闭隔离,14人被重点隔离观察,造成严重后果,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探究:阅读上述材料,请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评析赵某某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