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1】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1】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三
1.(2020·温州)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4分)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6分,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2.(10分)
材料一:我国古代朝代制度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上述朝代示意图所展现的创新制度。(3分)
材料二:(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的力量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2分)
材料三:见下图
(3)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综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4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3.当代青年,应补足精神之钙,让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文中指出: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分裂祖国的言行开展坚决斗争。
(1)卡片1和卡片2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两事件的共同背景是什么?(2分)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任务?(2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说为什么要让爱国主义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4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天朝梦碎】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
材料一: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进了近代。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救亡图存】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维新之路:试图借助光绪皇帝,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使中国现代化,其措施因为守旧派的反对而始终停留在纸上。
共和之路:主张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他们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还无意义,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仿效俄国成功的经验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获得了农民阶级前所未有自觉支持,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比较三次探索结果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选择。
【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材料三:
1956——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不负韶华】2020年到来,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3)根据图4概括1978年前后我国经济的变化,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2019年,一张完美的“成绩单”1
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2
全国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3
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4
改革开放不断催生发展活力。增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万亿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摘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20新年贺词
(4)提炼上述材料所蕰涵的历史信息,将下面的观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________。
【备考2021】
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三
1.【答案】
(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920年”“
(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可见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联系所学知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倡导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和杜威的演讲是相符的。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可见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思想是不符的。
(2)结合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史实从单角度或多角度去阐释,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
2【答案】(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3分)
(2)含义:“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或联邦制国家);(1分)
“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或者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学习手册》P108)(2分)
(3)历史上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秦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或隋朝三省六部制,或元朝行省制度);(2分)
美国通过《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或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
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
(中、外历史和现实3个角度任选两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共4分)
3.【答案】(1)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2分)都面临外来(日本)侵略的民族危机(或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等)(2分);反对帝国主义(或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分)
(2)参考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4
从正反两个角度,与多个材料建立起联系,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
水平3
使用多个材料,把事件和影响结合论述,但缺少总结提升。
3
水平2
使用一个材料就直接得出结论,如就写“五四运动”,事件与影响也没有具体联系。
1-2
水平1
没有应答。应答内容与题目要求无关。
0
示例:
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挫折,青年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全国爱国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合约签字,取得运动初步胜利。
日本妄图策划华北独立,面对危局,爱国青年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是港独思潮存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应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港教育,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港独。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4.【答案】
(1)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的开端,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结果都失败了,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胜利的;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证明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国情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通过土地革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选择。
(3)1978年之前经济增长缓慢,而之后经济总量快速而且持续增长。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等等……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可知,维新之路的结果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共和之路的结果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年以前经济缓慢增长,1978年后增长持续且迅速。这主要是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4)综合材料可知,中国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的开端,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结果都失败了,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胜利的;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证明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国情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通过土地革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选择。
(3)1978年之前经济增长缓慢,而之后经济总量快速而且持续增长。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