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难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要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的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对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探究】 材料中的“宗主国”具体指什么国家?“欧洲以外”指那些地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宗主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海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有哪些方式? 【答案】 (1)英、法等殖民国家。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广大地区。 (2)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海外是建立在剥削广大殖民地基础之上的。方式有赤裸裸的暴力抢劫、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进行不等价交换等等。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 时间:1496—18世纪晚期 2. 表现: (1)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2)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3)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4)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3. 殖民统治政策: (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①西班牙: 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 总督可以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②葡萄牙: 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 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 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2)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②黑奴贸易: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 ③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 结果: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室注重奢靡享受,并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发展本国经济,使得本国发展逐渐落后于英法美等国家。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 主要殖民国家:16世纪中叶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主;17世纪初,以英国、荷兰、法国为主。 2. 具体表现: (1)南亚 ①时间:17世纪初—19世纪中后期 ②殖民国家:英国 ③殖民措施: ● 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 ● 利用印度存在的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现实挑起内战; ● 直接武力侵略。 (2)东南亚 ①17世纪初,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占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 ③法国占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④美国取代西班牙,占领菲律宾。 (3)西亚 ①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②伊朗: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东亚 ①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 时间: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表现: ①在东非、中非和南非:殖民者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②在北非: ● 英法通过控制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水路枢纽),争夺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 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 ● 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 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 英国计划建立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即2C计划; ● 法国计划建立从西非佛得角——东非的索马里的殖民地; ● 德国计划在赤道两侧建立殖民地。 3. 柏林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②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③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④内容:“有效占领”原则: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⑤影响:加快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开始瓜分世界。 3. 影响: ①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冲突不断(一战); ②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③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例题1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有可能是( ) A. 法国的殖民总督 B. 印尼的民族英雄 C. 西班牙的探险家 D. 荷兰的殖民官员 答案:D 解析:该题需要研读出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内容,即荷兰在建立世界商业殖民帝国过程中,与葡萄牙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亚洲抢占殖民地的事实,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地点与时间信息,并与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相关史实相联系,锡兰是荷兰的殖民地。据此推断科恩是荷兰的殖民官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B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可以从国籍印尼来排除,故B错误;A、C材料未涉及,故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例题2 下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三角贸易( )。 A. 目的是补充美洲的劳动力 B. 始作俑者是英国人 C. 以欧洲国家为贸易的中心 D. 推动了非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三角贸易的主导者为欧洲殖民者,目的是为自身获得利益,A项错误;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后来居上,B项错误;三角贸易从非洲掠夺劳动力,给非洲带来了灾难,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例题3 “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扩张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 ) A. 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 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看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可知B项正确;A和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思想相悖,错误;D项中“和平”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要点二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 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 ——《海地独立宣言》 【探究】 材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它对拉美独立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民族精神: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不畏强权。 作用: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斗争;揭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 1. 原因 (1)欧洲殖民者长期的剥削和压迫,激化了矛盾; (2)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拉美人民的民主意识增长; (4)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5)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美殖民地的控制削弱;(拿破仑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法结盟,同英国为敌。英封锁了西、葡两国的海岸,切断了它们与拉美的联系。后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它们在殖民地的统治遭到削弱) (6)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 2. 过程: (1)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2)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3)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 3. 成果: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4. 存在问题: (1)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各国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3)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4)英美等国加紧对拉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如:美国的“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企图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大棒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拉丁美洲经济渗透的同时,武力干涉行动也越来越多,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二)亚洲的觉醒 1. 背景: ①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③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 表现: ①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a.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b. 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联合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形式的反殖民统治的斗争; c. 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②伊朗的立宪革命 a. 时间:1905-1911年。 b. 成果: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c. 结局:被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联合绞杀。 d. 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③中国的辛亥革命 a. 时间:1911年 b.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3. 影响: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三)非洲的抗争 1. 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2. 表现: ①埃及的抗英斗争 a. 时间:1882年。 b. 特点:埃及反抗英国过程中成立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c. 领导人:阿拉比。 d. 结局:抗英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②苏丹马赫迪起义 a. 时间:1881年。 b. 特点: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c. 领导人: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 d. 结局: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③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a. 时间: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b. 特点: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 c. 领导人: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 d. 结局: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 时间 特点 领导人 结局 埃及的抗英斗争 1882年 埃及反抗英国过程中成立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阿拉比 抗英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 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 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4年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 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 例题1 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 拉丁美洲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独立 C. 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 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答案:D 解析:本题需要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主要参加者是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故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 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 D. 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题,A、B、C三项均反映了20世纪初亚洲的变化,为错误选项;此时除日本外,都未完成工业革命,故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亚洲觉醒的背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 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到1600年降到1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 奴隶贸易的盛行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A 解析:拉丁美洲人口下降是遭到殖民者的屠杀和殖民者带来的瘟疫等,故选择A项;奴隶贸易是从非洲运送奴隶到美洲,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殖民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 (答题时间:30分钟) 1.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 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5%为西班牙所有。该现象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刺激西班牙殖民掠夺 B. 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较为野蛮 C. 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黄金 D. 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 2.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 ) A. 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B. 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 C. 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 D. 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 3. 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 ) A. 荷兰、英国 B. 葡萄牙、西班牙 C. 美国、苏联 D. 德国、法国 5.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1837~1901),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道( ) A. 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 B. 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 C. 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D. 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6. 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B. 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非洲黒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 D.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 7. 下表为17世纪中叶西欧某国的海外殖民地统计表。该国是( )? 非洲 亚洲 美洲 好望角 印度据点、马六甲,锡兰、巴达维亚,台湾 新阿姆斯特丹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8.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身边的亲兵卫队中有一支纯粹的黑人军团和一支葡萄牙人火枪队。在赤嵌城和台湾城围困荷军主力的作战中,手下的黑人士兵同荷军中的“乌番兵”(黑人士兵)进行联络,最终策动他们投降。据此可知( ) A. 葡萄牙参与支持反清复明的斗争 B. 黑人士兵是收复台湾战争的主力 C. 殖民活动扩大了人们生活的范围 D. 荷兰武器装备的水平不及葡萄牙 9. 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 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 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0. 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中国、伊朗等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C.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D.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1. 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 拉丁美洲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独立 C. 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 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12. 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 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 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 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1. A 解析:1502年到1660年,世界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与西班牙殖民掠夺的关系,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B项错误;这一时期西班牙殖民扩张是满足封建王室的需要,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欧其他国家殖民掠夺主要对象,D项错误。 2. B 解析:加拿大、中国、秘鲁、美洲的珍贵物品同时出现在荷兰,主要原因是荷兰的殖民掠夺,故B项正确;画家的想象力也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A项错误;与画家派别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D项错误。 3. D 解析: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的殖民扩张,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早期殖民扩张,①②③④分别从手段、动力、方式和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说明,都符合史实。 4.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选择B项 5. D 解析:根据材料中“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可知,英国女王是在为侵略行为进行美化,故此D项 6. A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影响,根据题中“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可知A项为正确选项,B项表述有误,C项起主导作用的是欧洲,D项表述有误。 7. C 解析:根据题中表格殖民地的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国是荷兰,特别是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非常直接体现出是荷兰。 8. C 解析:A项葡萄牙并未参与反清复明斗争,故错误,B项“主力”表述错误,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根据郑成功的亲兵中有黑人军团和葡萄牙火枪队可知C项正确。 9. A 解析:根据材料中“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扩张性,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题中无法体现。 10. C 解析:C项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割裂开来,故错误,其他选项均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11. D 解析:本题相对基础,根据所学解答即可。 12. B 解析:本题考查柏林会议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 13. 答案 (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大批死亡,美洲文明被破坏,间接引起了黑奴贸易。 (2)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