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3)了解台湾岛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资源。2.过程与方法通过台湾省位置图、地形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诗朗诵《乡愁》提问:诗中“我在这头”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台湾省)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范围活动1:1.读图找出周围的海洋和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看一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2.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3.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读图、找图、讨论回答)明确:1.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千米。2.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亚热带,一部分位于热带。提问:台湾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阅读: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建立起航海联系。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87年,清朝正式设置台湾省。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省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回到祖国怀抱。近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二)自然地理环境活动2:1.读图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2.读图说一说台湾岛的地形分布格局。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学生回答)明确:1.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台湾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2.台湾岛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岛的地势特征总体来说是东部高,西部低。思考:台湾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学生回答)明确: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阅读:阿里山阿里山山势雄伟,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140C左右,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这里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是世界著名的高山铁路,从起点到终点,海拔上升了2000多米,沿途景致迥异,搭乘火车犹如置身于自然博物馆。活动3:1.描述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找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分析导致这条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明确:1.台湾岛年平均气温整体较高(山地除外)。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北部低(纬度差异);四周平原气温高,中部山地气温低(地形差异)。2.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地形因素:中东部为南北延伸的山脉,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播放视频:“苏拉”侵袭台湾花莲:台风造成山洪泥石流3.台湾中东部为山地,山地海拔高,气温低。读图活动:找出台湾的主要河流:浊水溪、曾文溪、大汉溪明确:浊水溪是台湾省最长的河流,全长186千米;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活动4:根据河流流向,说出台湾岛的地势特点;议一议,为什么台湾岛上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台湾岛的河流大多是自东向西流入海洋,可以得出台湾岛的地势特点大体是东部高,西部低。台湾岛面积狭小,河流流程短。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位落差大,由于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台湾岛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相当丰富。提问:台湾省有哪些资源?(学生回答)明确:台湾岛的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拓展延伸:台湾的美称兰花之岛——兰花是台湾省珍贵的资源,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每年出口创汇收入可观。温泉之岛——全岛温泉总数达100多个,不少地方泉水淙淙。樟脑王国——台湾樟树驰名中外,有世界最大的樟树带。樟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东方盐库——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有我国最大的布袋盐场。茶叶之乡——全省茶叶种植普遍,一年四季可采,品种繁多。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并不遥远。我们期盼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早日团圆。四、课堂练习1.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A.台湾岛B.海南岛C.崇明岛D.钓鱼岛2.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台湾省的范围的是(B)3.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省份是(D)A.广东省????B.浙江省C.海南省D.福建省4.台湾省的地形以(C)为主。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5.台湾省多地震,是因为(C)A.地形崎岖B.人口密集,经济发达C.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位置与范围)(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自然地理环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重点在于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通过让学生阅读台湾省地图和台湾省地形图,能够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分布特征,进而讨论台湾省的气候和河流特点,最后作总结。整堂课气氛较为热烈,学生积极踊跃,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了解台湾省经济的发展的特点、产业部门以及产业状况。(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民族以及主要城市及其职能。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台湾的经济与人口、城市【教学难点】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提问: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属于哪个民族?(学生回答:台湾省高山族)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台湾省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二、新课学习(三)发展中的经济活动1:1.读图说出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分布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台湾的主要农产品和水果主要有:水稻、茶叶、香蕉、菠萝、甘蔗等。台湾的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讲解:台湾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的农业特征。台湾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近年来,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活动1:2.2010年,台湾省人口2316万,对祖国大陆的货物输出额为1157亿美元,货物输入额为297亿美元。据此完成下列任务。(1)算一算,2010年台湾省对祖国大陆的货物贸易顺差是多少?台湾省平均每人对祖国大陆的货物输出额大约是多少?(2)议一议,加强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可以为台湾省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明确:(1)860亿美元、4995.68美元(2)台湾岛面积不大,资源有限,市场有限。周围的国家不多,只有祖国大陆离它最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巨大,且航运便利。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家电、食品、服装、机械等。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展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活动1:3.读图,说出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和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学生计算、讨论、回答问题)明确:3.台湾的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的开阔地带,铁路线的分布沿海岸呈环状分布(受地形影响:中部为山地,四周为平原)。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讲解: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介绍: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面积约9千米?。潭中有一个小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状若圆月,南半湖状若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群山环抱,碧波晶莹,青峰倒映,景色甚美。展示:日月潭图片(四)人口与城市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展示:高山族图片,高山族总人数约40万,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介绍:台湾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台南、高雄等。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这里工商业发达,风景秀丽,下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冶金、化学工业、造船等。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市内的赤嵌楼始建于1653年,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活动2:收集资料,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提示:血缘:两岸人民同为中华民族,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人文: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学生根据课搜集的资料进行发言。对学生发言要予以适当的鼓励。拓展延伸:歌诀记忆台湾省知识祖国宝岛是台湾,居民祖籍多福建。居民大多为汉族,少数民族多高山。山地广大平原少,岛上最高是玉山。最长河流浊水溪,风景美丽日月潭。岛上地壳不稳定,常有地震和火山。气候温暖又湿润,北回归线过中南。工业发达资源富,最大机场在桃园。重要支柱旅游业,城市大多在西岸。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经济发展特征:农业多分布在西部平原,以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旅游业和交通业发达。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也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四、课堂练习1.台湾经济作物中,近年来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是(A)A.甘蔗B.茶叶C.香蕉D.菠萝2.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A)A.台湾省的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和甘蔗B.台湾省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C.台湾物产丰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D.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3.台湾省最大的城市是(A)A.台北????B.台南C.高雄D.基隆4.下列对台湾省人口和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B)A.台湾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B.台湾岛上的汉人祖先多从广东、福建迁移而去C.台湾省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多分布在台湾岛的中西部地区D.台北是台湾省的最大城市,基隆是最大港口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发展中的经济)(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紧跟课件、积极思考、联系实际、总结比较等环节,使教学难点层层突破,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台湾,更加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了。在本节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步骤。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老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交流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求得新的知识,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