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并能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图片和阅读材料,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归纳、对比、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疆的地理概况和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体会到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培养中华各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新疆的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新疆干旱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不仅有着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积淀。那么,你对新疆又有多少了解呢?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新疆的景点介绍给同学呢?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疆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相信学完之后,你可以自行地说:“yes,Ido。”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范围展示新疆的位置与范围图,要求学生读图说出新疆的位置与范围。(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活动1:1.找出与新疆接壤的国家。2.想一想,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学生读图讨论并回答)明确:1.与新疆接壤的国家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2.有利于对外开放,加强与邻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边境贸易等。阅读材料: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广西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应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长江和西南出海通道,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成(都)昆(明)等经济带,并带动西部广大地区的发展。国家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国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称的由来》(二)自然地理环境提问:新疆以哪些地形为主?(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想一想:有人说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析回答)明确:三山是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展示“三山”和“两盆”的图片阅读:新疆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新疆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新疆草地资源丰富,耕地数量有限,但仍有一些可垦荒地。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铁、铜、镍、石棉、石灰岩、钠硝石都很丰富,还拥有新疆软玉、水晶、玛瑙等特色矿产。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乌鲁木齐气温和降水柱状图”提问:新疆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图?新疆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因此,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讨论:新疆气候为什么干旱?(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山的阻挡,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因此干旱少雨。提问:新疆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明确: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天山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新疆降水甚少,地区分布也不均匀,山区多于盆地。展示“新疆地形图”,要求读图找出塔里木河和额尔齐斯河,比较两条河流的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季节性河流。额尔齐斯河:是外流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阅读:坎儿井坎儿井是指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渠道汇集地下水,并引至地面用于灌溉的水利设施,大体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新疆现有1000多条坎儿井,全长约5000千米,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鲁番盆地。播放视频:《新疆坎儿井》活动2:1.结合所学内容,请概括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学生总结回答)明确:位置特征: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气候特征: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河湖特征:多为内流河、咸水湖地表特征:沙漠、戈壁广布2.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玲玲和贝贝发表了个人见解。想一想,他们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分组讨论,评价新疆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新疆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土地占有量多,其中草地资源最丰富,耕地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有一些可垦荒地,还有一部分难利用的荒漠、戈壁。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人均占有量较大,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气候资源: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利用前景广阔。水资源:总量不大,但人均水资源较多,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多集中在盆地的边缘。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独特的环境特征。新疆干旱的气候特点和与之相适应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四、课堂练习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C)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下列关于新疆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A.位于中国西北部B.位于中高纬度地区C.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D.位于大陆西部沿海地区3.新疆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其中“两盆”指的是(B)A.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D.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4.流经新疆境内的外流河是(A)A.额尔齐斯河????B.黄河C.塔里木河D.长江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位置与范围)(新疆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自然地理环境)【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等一系列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随着学生的探究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疆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特点。(2)分析新疆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3)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以及课外收集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初步找出本区经济的发展特征以及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2)生态环境与保护。【教学难点】新疆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新疆的特色农产品都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新疆长绒棉、新疆哈密瓜、吐鲁番葡萄等。过渡:农业只是新疆经济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新课学习(三)社会经济面貌(1)农业特征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活动1:1.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收购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新疆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结合新疆自然条件,讨论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以及影响棉花种植空间分布的因素。(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光照强,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多晴天;山麓和河流边缘多绿洲,地形平坦,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影响棉花种植空间分布的因素:水源和热量。(2)工业特征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土(鲁番)哈(密)盆地相继建成了油田,在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建立了石油化学工业。展示图片: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读图活动:1.新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2.新疆的公路和铁路分布有何特点?3.新疆为什么适合发展航空运输?(学生读图回答)明确:1.公路、铁路、航空、管道。2.沿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修建。3.新疆城市之间距离较远,且两地之间多为风沙区,少人居。铁路和公路建设受客观条件制约无法成为快捷运输的工具,因此,通过航空可以更便捷到达疆内各城市。(3)交通运输新疆的交通运输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铁路连通全区主要地州。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西气东输”管道以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展示图片:新疆穿越沙漠的公路议一议: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使当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利。活动1:2.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铁路大动脉,中国境内由陇海、兰新、北疆铁路组成,在新疆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对接。阅读地图,了解新亚欧大陆桥的基本走向,说一说它对于新疆开放开发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新亚欧大陆桥的走向:东西走向。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开放开发的意义:新亚欧大陆桥沟通新疆与中亚、欧洲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新疆发展边界贸易,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区域的交通状况,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开发。(4)第三产业的发展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日益深入。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阅读: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该口岸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条件较好,服务功能齐全,运输量增长较快,是中国与中亚各国通商的主要口岸,也是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活动1:3.你了解下图中的景点吗?请把你知道的景点介绍给同学;分组讨论,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进行发言)明确:天山天池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天池形状狭长,南北长约3千米,东西最宽处1.5千米,总面积4.9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928米,湖最深处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有“天山明珠”之美誉。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此城形状怪异,当地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它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雅丹地貌。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是当地人民充分利用吐鲁番盆地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建筑。晾房均为土木结构,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花孔,以便于通风,又不使阳光直射在垂挂的葡萄上。晾房木橼上设若干“挂架”,用树枝、铁钩或麻绳固定,以挂晾葡萄。据说,这样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喀纳斯河月亮湾位于卧龙湾上游约1千米处,是卧龙湾河曲的延伸部分。喀纳斯河床在这里形成几个由反“S”状弯曲河组成的半月牙河湾,被称之为“月亮湾”。月亮湾迂回蜿蜒于河谷间,水面平波如镜,犹如弯弯的月亮落入林木葱茏的峡谷,是镶嵌在喀纳斯河上的一颗明珠,令无数游人为之陶醉。发展新疆旅游业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旅游建设时重视生态保护等。活动2:1.为了确保投资的合理性,许多企业需要对新疆的发展条件和产业状况展开调研。请你判断下表中的投资领域是否为优势产业?并进行发展条件分析。调查项目投资领域优势产业发展条件分析畜牧业是山地牧场广阔;发展畜牧业历史悠久;拥有许多优良畜种有色金属开采加工是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交通条件改善等水果种植与加工业是光照强、温差大,适合种植优质水果;接近原料产地,有利水果加工业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四)生态环境保护提问:新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学生回答)明确: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议一议:为什么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自然原因:新疆干旱地区面积广,生态环境弱。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活动2:2.围绕“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论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谈一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明确: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应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划区轮牧、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合理分配、节约使用)、土地资源(不乱占耕地、休耕)等。播放视频:《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新疆的社会经济面貌,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第三产业;还了解了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新疆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四、课堂练习1.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B)A.气温高,降水丰富B.光照强,温差大C.积温低,风力强D.沙性土壤肥沃2.西气东输的起点位于(A)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柴达木盆地3.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是(D)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内蒙古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新疆荒漠化最容易发生的区域是(A)A.绿洲内部????B.绿洲边缘C.盆地边缘D.山麓地带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社会经济面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学习为主,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课堂中通过思考质疑,小组合作探究,老师最后解疑答惑等活动来完成重难点知识,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